三杯茶 发表于 2018-9-28 13:15:20

人物志 | 布哈里:一书成名,冠绝古今

原创: 问琴先生作个闲人



伊历194年,远在中亚地区的布哈拉城,注定要跻身学术名都的行列,名扬伊斯兰世界。彼时皆是城以人为贵,布哈拉的崛起,只因为一个人。

那一年,大伊玛目已归真44年,伊玛目马利克也已离世15年;那一年,伊玛目莎菲尔已年满44岁,伊玛目爱海默德刚刚而立。

那一年,他出生了,出生的日子恰逢是苎麻日。父亲给他起了一个荣耀的名字——穆罕默德。

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他幼小的内心充盈着悲伤,是否不平凡的人生,都需要先经历异常的苦难?如果可以选择,他是否更愿意一生平淡而圆满?

所幸父亲留下了一笔财产,母子的生活不至于太艰难。

然而,灾难却接踵而来,已展现出过人天赋的穆罕默德忽然有一天失明了。从此眼前的黑不是黑,你说的白又是什么白?

也许他年幼懵懂,尚觉平常,真正痛苦的人,是母亲。她整日以泪洗面,夜晚不断地向真主祈祷,祈祷真主取缔这份灾难。

有一天,她做了一个梦,梦见先知伊卜拉欣跟她说:“因为你不停地祈祷,真主已让你的孩子复明。”

果真,孩子复明了。从此,母亲心意更决,要把孩子培养成主道上的英才。



十六岁那一年,他们举家出动,踏上朝觐之路。母亲,兄长,穆罕默德,一行三人,往圣地进发。

在这之前,他在圣训学领域已经崭露头角,当时流传的伊本·穆巴拉克和沃凯尔等学者的圣训集,他已通背完毕。

朝觐结束,母亲和兄长回家了,他留在了圣地,开始从源泉处汲取知识。第二年,他在先知墓旁,开始了自己的创作,写下了传述人传记《大历史》。

圣训学家的一生,注定要车马劳顿。这是自圣门弟子时期遗留下来的古风,只要听说某地有个人知道一段圣训,便跋山涉水,不辞劳苦,非要亲耳一听,如此,便缩短了与先知之间的距离。

圣门弟子扎比尔生活在麦地那,听说叙利亚有位圣门弟子知道一段他不知道的圣训,便直奔叙利亚。后来听说埃及有一位圣门弟子知道一段圣训,又跨越红海去了埃及。

追求圣训的道路就是这样,圣门弟子分散各地,圣训也就跟着散播各处,若要求之,必将跋山涉水,风餐露宿。

穆罕默德作为最著名的圣训学家之一,自然也是这样,他的脚步,几乎踏遍了每一个伊斯兰城市。他说:“我去了叙利亚、埃及和阿拉伯半岛各两次,去了巴士拉四次,我还在希扎兹住了六年,我已经数不清去了多少次库法和巴格达。”

每一次出行,必是披星戴月,风尘仆仆,到达一个地方,他都会与当地的圣训学家会晤,记录他们的圣训。

渐渐地,他在学术界声名鹊起,每到一地,人们争相簇拥,不知不觉间,他的角色转换了,辗转求学变成了各地讲学。丰富的圣训记忆,加上本人谦恭而畏主的人格魅力,最终人们对他的信任,达到了一种惊人的程度——只要是他不知道的圣训,人们便觉得是圣训有问题。



一个来自中亚的青年,凭着一腔热血,和一脑袋坚实的圣训记忆,红遍了整个伊斯兰世界。所到之处,万人空巷,他讲学的每一个清真寺,都座无虚席。他那惊人的记忆力,更是传扬地神乎其神。

这时,他的名字已经成了布哈里,意为布哈拉人。而他的原名,也许早已被人忘记。

有一次,他到达巴格达的时候,当地的学者给他准备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考验。

所谓圣训,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传述系统,一部分是明文。只有附有可靠而连贯的传述系统的圣训明文,才是真正的可靠的圣训。所以圣训学家们背记的每一段圣训,都附有各自的传述系统。

巴格达的学者们找出了一百段不同的圣训,将其传述系统和原文拆解开来,将每一条传述系统和与其并不对应的明文拼接起来,结果自然是焕然一新。他们将这一百段错误拼接的圣训分别交给十个人,每一个人十段,然后静等布哈里的到来。

他来了,气度翩翩。就坐之后,考验开始了。第一个人说出了一段圣训,问他知不知道,他回答:“不知道。”

人们面面相觑,不知所措。

考验继续,那个人的十段圣训说完了,布哈里的答案依旧不改:“不知道。”

人们开始起疑,难道传说有假?他也不至于一个都回答不上来吧?

等到十个人的一百段圣训都说完了,布哈里的答案依旧是简短的“不知道。”

空气凝住了。

布哈里忽然起身,走到第一个人面前,缓缓说道:“你的第一段圣训,你是这样说的,其实是错误的,这段圣训的传述系统不是这样的,而是这样的……至于你的第二段圣训,你是这样说是错的,正确的是这样这样……”

接着说第二个,第三个。。。

就这样,在人们惊叹的唏嘘声中,他将一百段圣训完完整整地拼接回了原来的模样。

伊本·赫杰尔说:“他是一个哈菲兹,所以他能纠错,这并不令人惊讶,真正令人惊讶的,是他能够将只听了一次且错误拼接的圣训,按顺序原封不动地记下来。”



他去了伊玛目穆斯林的家乡——内沙布尔。这里,却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

当时的信仰学界,有一个问题比较敏感。穆尔太兹莱派的学者们,鉴于他们不承认真主的属性这一信仰原则,提出了“古兰经被造说。”

当时的逊尼大众的学者们也进行了激烈地反驳,然而当时的哈里发却喜欢研究教义学并且受哲学影响颇深,一直以来是穆尔太兹莱占据上风,所以这个问题一度搁置,进而变得敏感至极。

于是,动不动就会有人来问你,“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若稍有不慎,便会招致攻击。

布哈里到达内沙布尔的时候,当地圣训学大师宰海里跟弟子们说:“你们去这位清廉的学者那里听课去吧,但不要问他教义学的问题。”

包括穆斯林在内的弟子们都去了。课上,有人没能抵住恶魔的诱惑,偏偏问了他这个敏感问题。

他的回答当然没有问题,但在一些无知之人的错误理解下,传到大师宰海里耳朵里的回答,已经不是布哈里原本的回答了,自然也不符合宰海里的观点。于是宰海里某一天终于放出狠话,说不可以再跟布哈里待在一起。

除了穆斯林和另一位学生之外,其余的学生全散了,凝重而奇异的气氛,笼罩了整个内沙布尔。

这出悲剧的版本很多,总之最后,布哈里含着泪离开内沙布尔,回到了布哈拉。



令布哈里名垂千古的,是一本圣训集。

这本圣训集的原名是《健全连贯之穆圣圣训、圣行和生平简略合集》。后来出名了,直接被称为《布哈里健全圣训集》。

那是布哈里用十六年的风雨兼程,打造出的一本惊艳历史的名作。

这本集子真是尽享美名,几乎承包了古今所有的赞誉。

最耳熟能详的,是说“它是古兰经之后最可靠的一部经典。”

令它从所有的圣训集中脱颖而出并独领风骚的,是这部圣训集的性格特征。
布哈里在举意之初,就将其定位为“健全圣训集”。即他要收录的圣训,必须一定要达到健全的标准。

布哈里说:“我在这本书里面只收录了健全圣训,当然,我没有收录进去的健全圣训,是更多的。”

这也便是他将作品命名为“简略合集”的原因。即不一定要把所有的健全圣训都收录进去,但收录进去的一定是健全的。

正是因此,他获得了上千年的推崇和尊重。

有人说,他的圣训集里面也有不健全的圣训啊。

答案是,确实是有,不过并不在正文中,而是出现在各章的标题或引用的佐证里。而一般而言的绝对健全而不容置疑的,仅指他的圣训集的正文部分,那也正是全书的主题所在。

至于标题,《布哈里圣训集》的标题,是一个长久困扰着人们的疑难。一般说布哈里是一个独立的法学演绎家,而这标题正是布哈里精深的法学的体现。

有时,标题仅是一个单纯的标题,有时则是对圣训的解释、限制等等,有时标题甚至是疑问句,或引用古兰经,层出不穷,又极为难懂,就算是伊本·赫杰尔,也对其中的某些标题望而兴叹,百思不解。

后来仅研究这些标题的专著,便出现过十余本。

布哈里的法学演绎能力的确为人称道,然而一个健全的法学体系的产生,必须要有弟子们代代的传承、服务和弥补才能完成。所以,布哈里的法学,如同苏富扬·扫勒、奥扎尔等著名法学家的法学一样,在时间的洪流中,终于未能像四大学派一样完整地传承下来。

世间流传着一句话:“这个世界,欠布哈里一部注释。”

而当伊本·赫杰尔和拜德尔·丁·艾尼这两位同时代的学者分别为《布哈里健全圣训集》写了一部大部头的注释之后,学者们说:“这笔债,终于算是还上了。”

除了这两部注释之外,各个时代的注释大大小小不下四五十部。整个世界,都在还这笔债,直到现在,还有人在为其作注。



一个人,一本书,名扬天下,又垂千古。

除了那部圣训集之外,还有相关的著作大大小小二十余部。

一个夜晚,他张起双手:“主啊,带走我吧。世界之大,我已无处容身。”

之后,没到一个月,伊历256年的开斋节前夜,伊玛目布哈里便与世长辞。一生奋斗,终于宣告结束。

愿真主赐予他无尽的慈恩。

望滇南 发表于 2018-9-28 16:56:46

那些有品级的圣训学家,做学问一丝不苟,为人诚实,是品学兼优值得人人效仿的好榜样,虽然人已逝,但留给穆斯林穆民的精神财富与世长存

追随导师 发表于 2018-9-28 17:16:01

愿真主赐予他无尽的慈恩。

阿米乃!

追随导师 发表于 2018-9-28 20:27:17

这些学术大家给后辈学人提供了做学问的典范!

清真护城 发表于 2018-9-28 23:48:47

http://www.chinasufis.com//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28.pnghttp://www.chinasufis.com//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28.pnghttp://www.chinasufis.com//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28.png

克谐 发表于 2018-10-4 16:46:03

倾尽所有,全心全意为信仰,让人钦佩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物志 | 布哈里:一书成名,冠绝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