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66632|回复: 1

《心灵的精神性病症之症状与治愈方法》(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2-19 21:56: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创: peacebe  苏菲学苑


《心灵的精神性病症之症状与治愈方法——对伊玛目茅路德⑴的<拂拭心灵之尘埃>⑵的翻译与注解》序⑶

哈姆栽·优素福/著
马玉涛/译

概括地说,几乎每一个宗教传统都非常强调心灵的状况。在《古兰经》中,后世审判之日被如此描述:“那一日,财产和子孙都毫无裨益,惟带着一颗纯洁之心来见真主者,(得其裨益)”(26:88-89)。这里的“健全之心(قلب سليم,qalb salīm,a sound heart)”指的是没有人格缺陷和精神瑕疵的心灵。事实上,这里的“心(قلب,qalb,heart)”指的是精神性的心灵(the spiritual heart)而非心脏这一器官本身,尽管在伊斯兰传统当中,精神性的心灵寓居这一物质性的器官之中。当代研究中最杰出的领域在于:我们发现了过去不为人知的关于心灵的一些领域,尽管,在各个古老传统之中,都有一些关于心灵领域的非凡的的洞见。例如,根据中医理论,心脏容纳着被称为“神(shen)”——即精神(spirit)——的东西。汉字当中的“思(thought)”、“想(thinking)”、“爱(愛,love)⑷”、“聪(the intention to listen)”、“德(virtue)”这些全都包含表示“心”的符号。

  在世界上几乎每一种文化当中,人们都会使用直接或间接的暗示心灵状况的隐喻。通常,我们把某一类人称之为“铁石心肠(hard-hearted)”,因为他们毫无仁慈与怜悯之心。同样,我们会说有的人有一颗“冷冰冰的心(a cold heart)”,而有的人则是“热心肠(warm-hearted)”。或者我们会提醒人们不要“胸(心)无城府(hearts on their sleeves)”⑸,因为这类人在别人面前无法隐藏任何心思。当某个人的言辞或者行为深入我们的灵魂,深深地影响了我们,我们就说这个人“触动(touch)了我们的心灵”或者“触动了我们内心(core)的那个自我”。阿拉伯语当中和英语单词“core(核心、内核,来源于拉丁语,原意为心灵)”相对应的词是lubb(لُبّ),它也含有心、心灵,智力、理性,和事物的本质之意。

  印欧语系当中,表示心脏的最古老的词,其本意是“(自己)跳动的东西”,这与跳动在人们胸中的心脏这一观点是吻合的。(例如)人们常说(心)兴奋得跳起来;同样,当人们遇到令人惊异的事情,由此产生了很强的内心反应时,人们会说“(心)吓了一跳(skipped a beat)”;另外,当人们恋爱时,人们说“偷走了某个人的心(stealing one’s heart)”……还有许许多多这样含有“心”一词的暗喻,这都要归功于心灵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所有这些——我们不经意间就脱口而出的表达——都深深地扎根于各个古老的传统之中。

  先辈贤哲们早已注意到了心灵的精神性病变。这一主题无疑正是伊斯兰教义的精髓所在。《古兰经》中人类被划分为三类:信士(المؤمنون,al-mu’minūn,believers)、隐昧者(الكافرون,al-kāfirūn,scoffers or atheists)、伪信士(المنافقون,al-munāfiqūn,hypocrites)。(在《古兰经》中)信士被用以描述心灵存活并且充满光明的人;而隐昧者则是在重重黑暗之中:“一个人,原是死的,但我(真主)使他复活,并给他一道光明,带着在人间行走,难道他与那在重重黑暗中绝不走入光明的人是一样的吗?(不信道的人,这样为他们的行为所迷惑)”(6:122)。根据经注学家们(المفسرون,al-mufassirūn,commentators of the Qur’an)的注解,“一个人,原是死的”指的是“他的心已经死亡”。然后真主以引导的光明复活了这颗心,他就带着这道光明在人间尊严而端庄地行走。先知穆罕默德(愿真主赐福于他)说:“一个纪念真主的人和不纪念真主的人之间的区别就像活人与死人之间的区别一样”。⑹本质上,信士就是心灵充满生机的人,不信之人,就是那些精神意义上的心灵已经死亡的人。而伪信士则是心上有病之人。《古兰经》中说这一类人心里有病(当然,我们都知道,这是他们自己造成的),因此“真主增加他们的心病”(2:10)。

  心脏处在人的中部稍偏左的位置。两门尊贵的语言——阿拉伯语和希伯来语——都是从右向左书写,朝向心灵的位置——正如一些人所意识到的那样——这正反映了书写的目的——即影响人的内心。我们也可以思考一下在那古老的天房——麦加克尔白朝觐时环游天房的仪式,这一仪式是逆时针进行的,通过让朝觐之人的左侧——即人的心灵趋向天房来提醒人们纪念真主,并在人类生活中时刻意识到真主的临在。

  物质意义上的心脏,即精神性心灵所寓居的居所,每天约搏动十万次,每分钟泵血量(吸进泵出)约2加仑,即小时泵出量超过100加仑。如果一个人想要尝试将100加仑的水⑺(水的密度比血液的密度小)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这将会是个很辛苦的任务。然而,人类的心脏却每时每刻都在不眠不休地执行这项任务。人类用于运输使人能够存活的血液的血管总长超过60,000英里⑻——比地球圆周长⑼的两倍还长。所以,当我们构想我们身体各个部位的血液被泵入心脏然后泵出又流到身体各个部位时,我们知道这意味着血液在这个联系着身体所有部位——所有的器官和组织——的封闭血管之中流动超过了60,000英里,而这都归功于令人难以置信的心脏。

  我们现在知道了:在大脑还没完全构造成型之际——即在没有形成完整的中枢系统时——心脏就已经开始搏动。在生理学领域中,主流理论认为:人的中枢系统就是控制人体全身的系统。由此,大脑是人的中枢系统。然而,我们同样也知道人的这个中枢系统(大脑)并没有启动人心脏的搏动,而实际上它(心脏)自己启动了,或者,我们可以说,由真主启动了。我们也知道,如果心脏与大脑的所有连接都被切断(正如在心脏移植手术⑽中那样),而心脏仍然继续搏动。

  长期以来,许多西方学者主张大脑是意识的中心,而在伊斯兰传统观点——正如其他传统一样—中,心灵被认为是我们存在的中心。例如,《古兰经》中描述那些疏忽的人(الغافلون,al-ghāfilūn,wayward people)时说:“他们有心却不用去思维”(7:179)。同样,《古兰经》也提到了那些嘲笑先知(愿主赐福于先知)、从未真诚地听从他的人:“我(真主)在他们的心上加蒙蔽,以免他们了解《古兰经》,又在他们的耳中造重听”(6:25)。他们不用心去思维是因为他们的内心已经偏离了纯洁健全的精神性功能,正如他们的耳朵受到了精神性的“重听(失聪)”的影响一样。从中我们就能理解:人类的智力、意识与良知的中枢实际上是人类的心,而不是大脑。直到最近,我们才发现心脏之中有超过40,000个神经元。换句话说,心脏中有很多细胞⑾和大脑相联系。大脑向心脏发出神经信号,心脏也通过神经元向大脑发出信息。

  20世纪70年代,两位生理学家约翰·莱斯⑿和比亚特丽丝·莱斯⒀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发现大脑向心脏发出信号,但是心脏并不完全自动地按照这个信号来执行⒁。(当大脑发出同样的信号时)有时,心脏跳动会加快,有时又会减慢,这表明心脏有自己的智能系统。大脑通过大脑的杏仁核(或杏仁体)、丘脑和皮质来接受来自心脏的信号。其中,杏仁体和人的情绪相关,而皮质或新大脑皮质则和学习与思考相关。尽管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说,心脏和大脑之间的这种相互作用并没有完全为我们所知,但我们却已知道心脏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器官,其中蕴藏很多不为人知的隐秘。

  先知(愿主赐福于他)将心描述为一个储存知识的宝库和对身体的任何行为都极其敏锐的器官。例如,他说,丑事会影响人的内心。因此,心脏实际上感知到了这些错误的行为。当人们做丑事时,人性的中轴已经遭受到了创伤。陀思妥耶夫斯基⒂在他的杰出代表作《罪与罚》之中阐述了这样一个事实:罪(丑事)本身就是一种惩罚,因为人类最终不得不吞下自己所犯罪行的苦果。当一个人犯罪时,首先他所犯下的罪就违背了自己的内心,而这又将继续对他整个人产生影响。人们时时刻刻面临着精神性的鼓励与激励,又常常试图压制自己的内心。Kufr(كفر,disbelieve,隐昧、否认)这个词的本意是:遮盖某物。联系我们所讨论的话题——我们会在我们的社会中发现这些问题:遮蔽或者压抑我们内心的病症,而被用于治疗这些病症的药剂却是酒精、毒品、性(同居与出轨)、(争夺)权势、(聚敛)财富、傲慢、沽名钓誉等等。这些行为使人们沉溺于对自身天性的疏忽之中。人们埋头苦干只不过是为了切断自身对心灵、对天性的渴望,然后最终结果就变成现在这样了。在我们当今——现代文明之中,这股洪流尤为肆虐。

  心灵被奴役之中最大的问题就是一个人被奴役得越严重,心灵就愈发病入膏肓,因为心灵也需要营养品的滋润。这种疏忽使心灵饿得奄奄一息,剥夺了心灵的精神甘露(منَ,manna,manna)。(这样)这个人最终就会陷入麻木疏忽的状态——即:那种使他减弱自己天性的呼唤,缺乏对真主的认知,并严重忽略人类的终极归宿:永恒的后世生活——的这样一种状态。当一个人通过纪念真主来思考永恒的后世时,当他内心有裨益的知识得以增加时,他的关注点就会聚焦于那永恒的后世,而不是这过眼云烟、昙花一现的今世。当人们沉迷于物质世界无法自拔,相信这个世界就是唯一的价值,就是存在的全部,相信没有任何行为的清算——这将会影响他们的心灵,使之死亡。当然,在心灵死亡之前,心灵会表现出遭遇痛楚的症状。这种痛楚正是心灵(我们存在的核心)的病症,而这,正是我们这本书的主题。

  在伊斯兰传统之中,心灵的疾病分为两类。第一类被称之为“困惑(شبهات,shubuhāt,obfuscations)”,它与缺乏深入而正确的理解与认知息息相关。例如,一个人担忧真主将不会给他或她供给所需的给养,这被认为是心灵生病了。因为一颗纯洁健康的心灵内含知识和信托,不会无故地怀疑,也不会杞人忧天。困惑这一疾病遍及与心灵相关的各个方面:精神、自我、恶魔的教唆和煽动、妄想和对这短暂今世的欲望。心是一个器官,一个设计为需要安宁状态的器官,而安宁,则通过纪念真主来获得:“真的,一切心境因纪念真主而安宁”(13:28)。这种安宁正是心灵所寻求和趋向的,它,时刻渴望着纪念真主——崇高的真主。但是,当人们忘记真主,不再纪念真主时,心灵就陷入暴乱骚动的状态。这种状态下,心灵极易遭受疾病的入侵,因为它营养不良,它与真主之间的联系被切断了。细胞需要氧气,所以我们呼吸;如果我们停止呼吸,我们就死了。心灵同样需要呼吸,心灵的氧气不是别的,正是纪念真主。缺失了对真主的纪念,精神性的心灵就死了。这正是启示与经典最重要的目的——提醒我们:我们的心灵需要滋养。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最开始都处于《古兰经》所说的“天性(فطرة,fiṭra,original state and inherent nature)”状态,即原初的、天性的倾向于信仰,渴望美德的状态。但是,不久,我们就先后从我们的父母和社会中学会了焦虑。“人却是被造成浮躁的。”(70:19)那些不受这些焦虑和浮躁所影响的人正是那些祈祷的人,那些立行拜功、以一颗谦恭、为真主而开放的心灵与真主——一切被造物的养主——建立联系来保护自己的一言一行的人。人们之中最高品级的人就是那些不让任何东西介入而使他们偏离纪念真主的贤人——他们就是那些“站着、坐着、躺着纪念真主”(3:191)的人。

  心灵的第二种病症被称作“欲望(شهوات,shahawāt,desires)”,即一味地追求内心的欲望。这指的是自我的欲望超过正常所需,即人们只是为了满足自己强烈的欲望并甘愿受欲望奴役。伊斯兰给我们提供了方法,借此我们的心能够重新变得纯洁、健康而安全。这一方法正是伊斯兰传统中数个世纪以来超凡卓越、洞见睿智的学者们所研究的课题。甚至可以说,伊斯兰本质上就是一个通过提醒人们纪念真主而使人们的内心安宁、恢复纯洁的系统。

   本书是以苏菲诗文《拂拭心灵之尘埃》为底本的注释,在这一苏菲诗文中论述了很多能使我们的心灵达到纯洁的方法。它是作者的《心灵的炼金术》(alchemy of the hearts)⒃这一论文当中的一篇小论文,“心灵的炼金术”意思是:心性变化之学。作者是杰出的学者贤哲——谢赫穆罕默德·茅路德·叶尔古必·穆赛维·毛里塔尼⒄——正如其名字所指示的那样,谢赫是(西非)毛里塔尼亚人。他是伊斯兰多个学科领域的大师,当然也包括这心性之学。他说,他写这些诗文是因为他意识到了当时社会中心灵疾病的普遍蔓延。他见到了学习宗教知识的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学习抽象的、大众并不需要的知识,由此而忽视了那些大众在后世将受问责的知识,即心灵状态和变化的心性之学。在他的著作中引用最多的陈述就是那段传自先知的著名圣训:“一切善功全凭举意”。⒅即所有的行为都是通过人们内心的举意来衡量的。一个人所举意的、所做的每一个行为都是源自内心的。

  伊玛目茅路德意识到(伊斯兰世界)社会的衰落正是人格堕落的恶果。他的著作多参考前人的杰出成果,尤其是伊玛目安萨里⒆的经典之作《圣学复苏》⒇。这一杰出著作的40个章节就是对心灵矫正之主题的最基本论述。

   如果我们仔细审视大地上所有的考验、灾难、战争、冲突……所有这一切的不公,我们将会发现这些都根植于人类的内心。野心勃勃、侵略剥削、掠夺资源、利欲熏心……种种疾病的症状恰恰正是心灵的重病。每一个作奸犯科、聚敛贪吝、残暴剥削、践踏尊严、贪污挪用和恶行累累之人都肆无忌惮地做着这一切丑事,这是因为他们的心灵已经生病。如果人心健康纯洁,这些灾难绝不会发生。因此,如果我们想要改变这个世界,我们不能以改变这个外部世界而开始,相反,我们必须首先从改变我们的内心世界开始。我们在外部世界所见到的种种乱象事实上正是源自我们内心这个不可见的世界的病症。现象世界中所暴露出来的一切乱象正是来源于这不可见的世界,因为一切的行为是从我们的不可见的内心世界迸发而出。

   家喻户晓的人权运动活动家——马丁·路德·金(21)说,人们为了达到能够声讨不义、谴责不公,必须要历经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人们必须查明罪恶确已发生。(例如)针对他当时的情形而言,不公正的悲剧正在美国大地上、在非裔美国人身上上演。第二个阶段是谈判,即向压迫者诉求以便争取公正之权利。如果压迫者拒绝,马丁·路德·金说,第三个阶段是审查自身是否纯洁无暇,然后保持自身的纯洁性。这一阶段以“我们自身是不是犯错之人?我们自身是不是压迫不义之人?”这样的自诘而开始。第四个阶段就是在进行严格的自我审查和改正错误之后采取行动,进行对公正的诉求。

  我们——现代社会的人,当我们见到发生了极其糟糕的事情时,都极不情愿诘问自身“为什么这些事情会发生?”假使我们真诚地诘问自身,答案会很明显、很响亮:“所有这些都来自于你们自身!”然后靠着各种各样的方式,我们把这些来自我们自身的丑事带到了我们的社会。这种诘问才是我们唯一能够采取的态度。《古兰经》指出,如果某一民众压迫其他民众,真主将会派遣其他的民众去压迫他们:“我使不义之人因为他们所做的行为而互相制衡”(6:129)。根据法赫伦丁·拉齐(22)的注释,这节经文指的是:大地上,明显的不义招致的只是不义。即其中隐含着:通常被侵犯的受害者他们自身曾经也是压迫者(23)。当然,并非所有的考验与苦难都是如此,有时,有些人确确实实遭遇了考验,他们以忍耐和坚持不懈来应对考验,真主将会为他们解除困境,援助他们。当我们仔细去阅读先知(愿真主赐福于他)在麦加的经历时,很明显先知(愿真主赐福于他)和信士们都遭受了各种各样的压迫与迫害,但他们坚忍,于是真主援助了他们。23年之间,先知(愿真主赐福于他)不仅摆脱了不义与压迫,而且成为了阿拉伯半岛的领袖。那些曾经迫害过他的人们此时都来寻求他的怜悯(宽恕),他极其慷慨而友善地回应了他们,哪怕他们曾经残忍地迫害他,先知(愿真主赐福于他)也宽恕了他们,拥抱他们加入温馨如兄弟般的信仰之家。

   这就是那些心灵健全纯洁的人与心灵污浊堕落之人的差别。心灵污浊之人压迫他人,而心灵纯洁之人不仅饶恕了这些人,还感化他们,提升他们的人格与品性。为了纯洁我们的内心,首先我们必须重视这一真理。这就是这本书——一本关于自我纯洁和自我拯救的指南。如果我们切实地关注我们的心灵,我们认真践行这本书所教诲的,我们就能逐步在我们生活、我们的环境、我们的社会当中看到改变,甚至能在我们的家庭内部看到一种全新的动力。拥有这一纯洁心灵之机密学问和这一教诲至今仍存在就是我们最大的恩泽之一。而留待我们去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谨遵这一教诲。

  因此,让我们一起来共同阅读谢赫茅路德大师为我们所阐释的心性之学,让我们一起了解心灵的病症,探究这些病症的病理、症状——最终,我们学会如何治疗这些心灵疾病。治疗方法有两条路径:一种是理论性路径,注重对心理疾病的认知;另一种是实践性路径,注重在我们修复心灵之天性之纯洁性时的对症下药。如果我们将我们所学到的、传自浩如烟海的伊斯兰传统中的大学者之手的技艺加以切实地应用,我们一定会有所收获。但就像医药处方一样,没有哪一个医师会强迫我们服用医药。研究心性之学的、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们从《古兰经》教诲和值得我们效仿的先知(愿真主赐福于他)的教诲中汲取而出,然后收集整理,然后给我们开出了这些药方。这样的教诲是我们可以接触到的,是清晰明白的,是行之有效的。那么唯一需要我们去做的就是去学习它、将它应用到我们自身身上,并与他人分享。

注释:
(1)谢赫茅路德,全名ةحمد مولود بن أحمد فال اليعقوبي الموسوي الموريتاني المالكي,Muhammad Mawlud al-Ya’qubi al-Musawi al-Muritani al-Maliki,穆罕默德·茅路德·叶尔古必·穆赛维·毛里塔尼,伊历约1270-1323(公历约1854-约1905),毛里塔尼亚人,马利克学派,著名学者,以知识、虔敬、著述著称,约著有60本书,涵盖了古兰学、圣训学、教法学、苏菲行知等领域。
(2)即诗文正文,题为《拂拭心灵的尘埃》(مطهرة القلوب من قترة العيوب,Maṭharat al-Qulūb min Qatrat al-’uyūb)。
(3)诗文的英语译者和注释者为谢赫哈姆栽·优素福(Hamza Yusuf),注释者在翻译诗文并注释时意译了书名,题为Signs,Symptoms and Cures of the Spiritual Diseases of the Heart--Translation and Commentary of Imām Mawlūd’s Maṭharat al-Qulūb,即《心灵的精神性病症之症状与治愈方法——对伊玛目茅路德的<拂拭心灵之尘埃>的翻译与注解》。
(4)此处指繁体字,简体字不含“心”。
(5)英语常用习语,字面意思为:心在袖子里,即很容易就露出来。隐喻没有心机、胸无城府。
(6)《布哈里圣训全集》第6407段,《穆斯林圣训》第211段。另:谢赫哈姆栽·优素福在书中引用圣训时既未引用阿语原文,也未标注出处,因此,译者在翻译之时只能尽己所能查找,凡是能查到的,译者均标注其在最著名的圣训集中的出处,凡未查到的,均未标注,如有知道出处的,望告知,敬谢指正。
(7)1加仑液体约为3.79升,健康成年男性每分钟搏出量4.5-6.0升。
(8)1英里约1.61公里。
(9)地球圆周长为40,075公里。
(10) 此处指心脏移植手术中,心脏的供体是被判定脑死亡的人——当今,人的死亡由脑死亡来判定,心脏可能仍然还跳动。
(11)神经元即神经细胞。
J(12)ohn Lacey,约翰·莱斯美国生理学家,1915-2004。
(13)Beatrice Lacey,比亚特丽丝·莱斯,约翰·莱斯的妻子,美国生理学家,?-2000。
(14)即心脏有另一套类似大脑的系统,心理学家称之为心脑。
(15) Fyodor Dostoyevsky,全名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俄国作家,主要作品有《罪与罚》、《白痴》、《卡拉马佐夫兄弟》等。
(16)Alchemy,炼金术,这个词在古代炼金术中本指点石成金之技艺(即当今化学的起源),在苏菲术语中,借用其隐喻之意,即像点石成金一样将点化心灵。
(17)ةحمد مولود بن أحمد فال اليعقوبي الموسوي الموريتاني المالكي,Muhammad Mawlud al-Ya’qubi al-Musawi al-Muritani al-Maliki,谢赫穆罕默德·茅路德·叶尔古必·穆赛维·毛里塔尼,伊历约1270-1323(公历约1854-约1905),毛里塔尼亚人,马利克学派,著名学者,以知识、虔敬、著述著称,约著有60本书,涵盖了古兰学、圣训学、教法学、苏菲行知等领域。
(18)《布哈里圣训全集》第一段圣训。
(19)الغزالي,al-Ghazali,伊玛目安萨里又译加扎利,公元1058-1111(塞尔柱时期),教义学家、哲学家、苏菲大师,被称为第一个千年复兴家,最重要的著作是《圣学复苏》(又译《宗教学科的复兴》),其他著作有:《迷途指津》、《幸福炼金术》、《致孩子》、《哲学家的宗旨》、《哲学家的矛盾》等。
(20)إحياء علوم الدين,Ihya’ Ulum al-Din,The revivification of the Sciences of the Religion,又译《宗教学科的复兴》,全书共四卷:《功修卷》、《习俗卷》、《自毁卷》、《自救卷》,每卷十章,共四十章。
(21)Martin Luther King,马丁·路德·金1929-1968,美国人权主义者,1964年获诺贝尔和平奖。
(22)فخر الدين الرازي,Fakhruddin al-Razi,法赫伦丁·拉齐,1149出生于今伊朗腊季(رازي),1209归真于今阿富汗赫拉特,教义学家、哲学家、经注学家、医学家、化学家、物理学家等,著有经注《幽玄之钥》,哲学《古今科学家、哲学家和教义学家思想成就》、《东方论题》、《非难哲学家》,苏菲《理性的终结》,教义学《凯俩目学五十问题》、《宗教原理四十题》,科学类《科学范例》、《几何书》等。
(23)类似于汉语中的: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发表于 2019-2-20 07:44:56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些曾经迫害过他的人们此时都来寻求他的怜悯(宽恕),他极其慷慨而友善地回应了他们,哪怕他们曾经残忍地迫害他,先知(愿真主赐福于他)也宽恕了他们,拥抱他们加入温馨如兄弟般的信仰之家。

   这就是那些心灵健全纯洁的人与心灵污浊堕落之人的差别。心灵污浊之人压迫他人,而心灵纯洁之人不仅饶恕了这些人,还感化他们,提升他们的人格与品性。为了纯洁我们的内心,首先我们必须重视这一真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圣传真道网

GMT+8, 2024-3-28 21:07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