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72154|回复: 0

花寺太爷 简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5-31 01: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物生平简介


       华寺太爷(又称花寺太爷),名马来迟(1681年农历十一月十二日~1766年农历九月初八),经名阿卜杜哈里目,祖籍陕西长安,后迁居甘肃河州(今临夏)。他是高贵的圣裔,中国伊斯兰教著名经师,正道的脊梁之一,苏菲主义虎非耶学派华寺门宦创始人。其祖父马从善,为明朝诰授建武将军;父亲马家俊是马从善次子,长子为武拔贡。
       他八岁时被送到青海民和县米拉沟亲戚马汉臣处生活,并在该地清真寺学习阿拉伯文和宗教知识。
       三年后返回河州在八坊老王寺教长太巴巴的指导下学习教门,历时十年读完经堂大学课程。
       十八岁时(康熙三十七年,即1698年),由太巴巴为他主持“穿衣挂幛”仪式,成为阿訇;并经太巴巴推荐,先后在青海民和马营乌拉下会、甘肃河州八坊、广河三甲集等地清真寺任开学阿訇,达30年之久。太巴巴因喜爱其才华,将自己的爱女许配给华寺太爷。
       清雍正六年(1728),华寺太爷随来河州的一位阿拉伯人谢赫艾祖古伯勒取道广州去麦加朝觐。在广州时还在怀圣寺跟伊玛目艾勒夫学习宗教经典和阿拉伯地理、风俗、方言等3个月,然后才和伊斯哈格(伊玛目艾勒夫之子)、古安巴及也门克俩米等人乘船前往麦加。
       历两月行程到达亚丁。
       之后陆续在也门、麦加、巴格达、大马士革和开罗等地访师求学。期间在麦加谢赫穆罕默德本艾哈迈德阿格莱主持的虎夫耶苏菲道堂学习3年,并受苏非学者毛拉麦赫杜米指导。游学期间,他研究纳格什班迪耶、沙兹林耶、戛迪林耶等苏菲主义学理。
       回国时,著名学者毛拉麦赫杜米给他取了艾布夫图哈的道号,穆罕默德,本艾哈迈德阿格莱送他《敏沙》、《毛璐德》两经以及拜毡、“苏夫”长衫和传教印章等。同时,他还带回经典80卷(另一说为58卷)。
       雍正十二年(1734),他由海路经香港、广州回国,往返历时6年多。
       华寺太爷回国后,在青海循化等地传教,信众在树尔湾修建清真寺,请他设帐讲学。后应邀到云南、河南、陕西等地清真寺任教长,继而在循化、河州莫尼沟等地清真寺任开学阿訇,并传授虎夫耶学理,创建花寺门宦,受到各地穆斯林的拥护,成为当时河湟地区著名的宗教学者。乾隆二十一年(1756)以来,经他的劝化传教,青海卡力岗地区的部分藏族群众亦归信了伊斯兰教,并成为华寺门宦的虔诚教众,影响较大。

宗教主张


       礼乘方面,华寺太爷主张以《古兰经》和圣训为信仰基础,遵守念、礼、斋、课、朝五大天命功课;在道乘方面,主张“闹中静”,既要静修参悟,又不逃避现实生活。这一道乘功修,只限于教统接替人和一些虔诚信徒,对一般信众则不要求。
       他把静修分为三等:
       第一等是始传道祖,或“老人家”,具有“外哩”品级;
       第二等是始传道祖的高足,称“哈里发”,实际上是各代继承人,具有“谢赫”的品级;
       第三等是求道的一般门人,大多是“海里凡”的追随者,具有寻道人的品级。
       华寺太爷的功修很严格,每月以3天或9天或21天的时间静修。他每天礼副功拜84拜,默念“迪克尔”4.8万次。默念赞词时,呼气念“俩一俩海,引兰拉乎”,吸气念“穆罕默德,勒苏伦拉西”。他还规定:
       在晨礼后念自己常守的赞词“尔勒提”(赞圣词)和《古兰经雅辛章》;
       在晌礼后念《古兰经开端章》;
       在晡礼后念“毛璐德”和《古兰经大事章》;
       在昏礼后念《古兰经至仁主章》;
       在宵礼后念《古兰经国权章》;
       主麻拜之前念《凯海飞》;
       在举行圣纪时,尔麦里前先念《古兰经》,再念《毛璐德》,通常一年一次圣纪和法图麦圣节;
       干尔麦里分“大赞”和“小赞”,重要的节日念大赞,(“大赞”一般长达4小时);
       “都闪白”日完经,每日约念2小时,7天轮一次;
       《古兰经》7天念完全部,了经时念《敏沙》。
       注:据传华寺太爷留下的13本经,原由化寺门宦第七辈老人家克里木保存,克里木去世前,分别交给了学识比较好、对花寺门宦较虔诚的青海卡力岗的伊布拉欣阿訇、化隆下五会社艾墩的尕希姆阿訇、民和八江五会的翰格阿訇、孟源青石嘴的郁苏阿訇、孟源大滩的马显忠阿訇、临夏的马回光阿訇保存。克里木曾嘱咐说:以后花寺门宦如果有传教人才,就将经卷交给他,并授给传教方法,以便将化寺门宦传下去。
       华寺太爷非常重视其他门宦老人家及教门中人的关系,例如,他认为哲合忍耶道祖与自己教理本源一致,只于枝节问题方显不同,加之前后出国留学求道的类似经历和关系,因而相当尊重哲门道祖太爷。道祖太爷在河州大西关居住时,华寺太爷经常去探访并与其谈经论道,甚而一起坐静,关系非常密切。据传,两人曾协约花寺在河湟一带传教,道祖向河湟以东发展。
注:民间另一说法认为二人曾因教下转投师门等事务引发矛盾,这是一种外表的看法,有历史的原因存在。因为二人都是真主的外哩,作为苏菲门宦真实的穆勒师德,绝不会因个人私欲而引发教众仇杀。更能让人信服的解释是当时清朝政府有意的挑拨和利用导致,加之华寺太爷晚年已将教务完全交由三子马国宝主持,基本不过问教门事务。真主至知!

华寺太爷与《毛璐德》


       《毛璐德》是华寺太爷千里迢迢从天方麦加带来的经典中的一部,其他经典已全部遗失无从考证,但惟有《毛璐德》世代相传、保存至尽。这也算是先贤对于穆斯林大众的一件传承万代、恩泽不竭的“海迪耶”!
       《毛璐德》是一部内涵深邃、辞文优美、寓意深刻代代相传的尊贵赞圣名经。它与《满达伊哈》、《穆罕默斯》、《奥拉迪》、《敏沙勒》等赞圣经(诗文)被誉为中国赞圣经文之粹,是一切美好诵辞的源泉。
       《毛璐德》流传历史已达180余年,在中国各地(尤其在河湟两地)普及甚广,在新疆陕西等地的伊斯兰教正统格迪目和各苏菲门宦、道堂的尔麦里功修场合、亡人忌日、尔德节日,特别是圣纪节等特殊日子,诵念《毛璐德》的诗文章节几乎已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虽然全国各地的各门宦的诵念方式不太一样,但是诵念者和聆听者都会为其内含的哲理和优美的诗文所折服,都会因震撼心灵、感人肺腑的的辞赋而动容。
       《毛璐德》共分为两部分,提文和赞文。它以提文为表,赞文为里的方式缅怀圣德、颂扬圣品,内容包括贵圣s的先天机密、中天使命、后天特恩,以及有关贵圣s的出世特征、圣迹的显现、圣品的伟大和贵圣s性格的贤美、有关贵圣s的奇文逸事、历史事件等等。其中提文共有六十三节,赞文共有七十二节。其诵念方式(音调)共有八种。用不同的声调赞颂我们伟大的圣人s,以表达稳麦提对于圣人s的无限热爱和极力赞扬之情。
       诵念《毛璐德》既是服从真主的命令而干的一件优美的善功,更是取得圣贤喜悦的媒介之一,是每一个正统派穆斯林特别是华寺门宦所有追随者们应重视提倡和学习推广的宗教必修课之一,不光要诵念,而且要了解《毛璐德》的价值所在和其精神意义,诵念《毛璐德》的同时也是缅怀伟大的导师、时代的真人——阿卜杜哈里目艾卜夫图哈——华寺太爷,同时也是缅怀所有为伊斯兰教门而奉献的所有真人外哩,更核心的涵义即赞念万圣中最贵的至圣s!
       在真主的意欲下,华寺太爷所带来的伊斯兰真理的火炬照耀了自清代至今的河湟之地,真主特赐他的克拉麦提祛除了无数崇拜偶像之人内心的阴霾,使他们成为独一真主的虔诚仆民,他的卓越功勋是每个穆斯林世代所颂扬并铭记于心的。正如先贤的老师、麦加著名苏菲导师——艾哈麦德阿格莱满克评价他的那样——“安达艾以兰讨黑德,外里木而塞论特里米则呼,艾比里夫图哈”(将众人引导于认主独一之上的人——是中国的艾卜夫图哈(华寺太爷)。

民间版本小史


       注:各地民间版本有不尽相同之处,已无法考证,仅供热爱圣裔之人参阅。
幼年求学

       华寺太爷出生于河州八坊,其祖父马从善有两个儿子,长子马榜俊,为武拔贡;次子马家俊,从事商业,活跃于西北几省,经营兴盛,家资富冠八坊,人称“马十万”。马家俊(马十万)是个虔诚的穆斯林,年过四十,尚无子女,甚感伤怀。
       他听到穆圣s的第二十五代后裔华哲阿法根希达耶统拉西导师到青海西宁传教,受到当地穆斯林的尊敬和拥护,为了祈求生子,就在乡里施舍钱财,并携带银汤瓶一对和其他贵重礼品,于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正月间,会同河州王寺开学阿訇太巴巴,前往青海西宁拜访了希达耶统拉西,并向他当面提出两件要求:一是传授伊斯俩目教门的功修规则;二是求他向真主做“杜尔依”(祈祷),求真主赐给儿女。希达耶统拉西一一答应,当即给马家俊传了伊斯俩目教门的功修规则,并向真主做了“杜尔依”,祈求真主慈悯给家俊赐予子女。希达耶统拉西为马家俊做完杜尔依以后便说:“请你回家乡去,有等待‘伊玛尼’的姑娘守阁等你,是主命你的聘妻。”马家俊回到河州后,用心打问,访得河州西门横街子有一汉民女子,名菊花,年已二十六岁,品德庄重,曾与数人订婚,但男方都在婚前去世,因此再无人敢与她订婚。马家俊视为奇事,心想:希达耶统拉西所说的等待伊玛尼的姑娘,莫非就是这个汉民姑娘?他就请人向姑娘家求亲。女方家为了尽早把姑娘嫁出去,因此也未顾忌民族信仰的不同,将姑娘嫁给了马家俊。在结婚时,马家俊专门从青海请来希达耶统拉西来为他念“尼卡哈”,作证婚人,并引导姑娘进教,给她取名“海迪彻”。
康熙二十年十一月初五日(公元1681年12月14日,伊斯兰教历索帅勒月份的初四日),马家俊(马十万)喜得一子,取名阿卜杜哈里目。但是,就在生子之时,马十万的商店意外失火,货物焚烧一空。喜忧之间,马十万对子叹曰:“汝命运不佳,将仅有之产业,悉遭火化,汝何来其迟也。”后来,就把该子取名“马来迟”。华寺太爷出生后,其父因商店遭火灾,由“马十万”变成了一个穷人,在乡亲们的资助下往来于青海西宁、碾伯、马营、平番等地以贩卖松州茶为生。
       华寺太爷在四岁零四个月时,经家俊亲友马汉臣帮助,去青海民和马营米拉沟清真寺念经,并在马汉臣家生活,三年后返回河州。以后又送到河州老王寺开学阿訇太巴巴处念经。是夜太巴巴阿訇作了一个梦,醒来后觉得奇怪,预示将有不凡之客来临。次日清晨,太巴巴嘱咐寺内满拉和穆扎娃说:“将寺的院子里里外外打扫干净,今天来个贵客哩,我上埋杂(坟园)去,你们好好留待。”太巴巴阿訇走后不多时,马家俊领着华寺太爷来到老王寺,满拉领他到客室沏茶招待,年幼的华寺太爷在院中玩耍。太巴巴阿訇回来后,看见一个小孩扶着大殿柱子盘旋,太巴巴阿訇停步而视,然而孩子却若无其事,又爬上院内榆树,到双叉处吊脚而坐,面向南远眺。太巴巴阿訇即觉得此景如同梦中所见,十分诧异。随忙入客室,才知是马家俊送子求学,皆大欢喜,立即表示同意留华寺太爷在老王寺念经。太巴巴因同马家俊一同去青海求见过希达耶统拉西,关系较好,又受马家俊之托,所以对华寺太爷非常关心。而华寺太爷也是天资聪慧,经过十多年的学习,对伊斯兰教经典有了较深的理解和造诣。太巴巴爱其才华,遂将自己女儿许配给了华寺太爷。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在华寺太爷十八岁时,已经掌握了阿拉伯、波斯两国文字,熟悉伊斯兰教各种经典,完成了大学课程,成为一名有较高学问的年轻阿訇。同年由太巴巴主持“穿衣”(毕业),随后经太巴巴推荐,在青海民和米拉沟清真寺担任开学阿訇,从此他走上了培养伊斯兰教人才、弘扬伊斯兰教的道路……
       注:此处华寺太爷出生时间与另一版本传述不一致,仅供参考。
朝觐游学

       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华寺太爷在三甲集清真寺开学时,从阿拉伯来了两个传教士,名叫谢赫艾祖古伯勒和尕嘬穆占拜尔,他俩多方走访,最后选定华寺太爷,邀请他去麦加朝觐。华寺太爷征得父母同意后,与两个阿拉伯人一同欣然起程,前去朝觐。这一年华寺太爷42岁。据《华寺门宦道祖》记载:这次朝觐取陆路经西藏到印度巴拉清真寺,(他们)做了晌礼后请求留在寺内住宿,管寺人不让住,再三请求后,管寺人提出:“你们当中有阿訇吗?”华寺太爷说:“有阿訇。”随后他们拿出一本经(提问),华寺太爷一一作了讲解,管寺人知道华寺太爷尔林高深,便留在寺内住宿,不让走了。华寺太爷说:“我们是朝觐过路人,必须按期朝觐。”这样只在寺内住了五天。临行时该寺伊玛目送给华寺太爷一只金镯子到满克打散。华寺太爷等三人告别后继续前行。
       途经中亚,期间不避风雨,不畏严寒,风餐露宿,历经艰险。经三年零三个月的长途跋涉,到达麦加近郊。尕嘬穆占拜尔交给华寺太爷一只玉镯,嘱咐在满克凭玉镯对号相见,便告辞。华寺太爷到达麦加后,住进了朝觐者接待馆,立即洗礼去禁寺巡游了梦寐以求的天房克尔白,吻了黑石。朝觐完毕后,在传教士的引荐下,他会见了一些名人学者,访问了各大清真寺的伊玛目和宗教领袖。并跟随虎夫耶道堂的筛海穆罕默德吉布尼艾海麦提阿格莱为师。阿格莱老人家对华寺太爷亲自教授,言传身教。华寺太爷聚精会神,刻苦攻读,尔林如潮水般的涌到他的心头。华寺太爷在学习期间,每年都参加神圣的朝觐。在阿格莱老人家的带领下,游学到了阿拉伯诸国。他们一同参加了穆圣s迁都纪念的朝觐大典——时过三个月,即热比艾力昂外力月份,是至圣s诞辰归真的圣纪节。阿格莱老人家率领满克四百多名知名人士到穆圣s诞生地参加圣纪大典。各穆斯林国家的皇王、艾米尔、苏丹、尔林等二十余万人,齐聚穆圣s诞生地周围,高声赞主赞圣。阿格莱老人家讲了瓦尔兹,华寺太爷领了告瓦力,万众举意至诚,欢庆穆圣s诞辰,缅怀穆圣s,宣扬穆圣的功绩,怀念穆圣s。
       华寺太爷在虎夫耶道堂中,在阿格莱老人家的指导下,先学习了四年基础课,首旨是阿也提(《古兰经》),哈迪斯(圣训),辅以菲格海及其他克塔布(经典)。他把重点放在遵守和干办上。随后,阿格莱老人家领华寺太爷到阿拉伯各国游学深造,他们所到之处,深受各方敬仰。游学到了埃及,华寺太爷到开罗爱资哈尔伊斯兰大学,深钻细研了哈乃斐(大伊玛目)、沙菲尔、马力克、罕百里四大法学家教义。华寺太爷又到当代尔林昌盛的伊斯坦布尔、大马士革、巴格达等地游学,亲眼见到了伊斯兰教的兴盛,结交了著名的尔林,学到了深厚的知识,瞻仰了伊斯兰教伟大建筑,开阔了眼界。当游学到也门时,萨那汉耶大寺“学董”请阿格莱老人家留华寺太爷在该寺开学。萨那是当时伊斯兰教昌盛之邦,历史悠久,水陆交通方便。各国尔林常聚会在那里讲求教义,探讨号坤,翻印经典。这对华寺太爷来说是一个交流学问的极好机会。他在那里领会了穆圣s创立伊斯兰教的经过和穆圣s全面、高贵、完美的德行及伟大功绩,还对艾布伯克尔、欧麦尔、奥斯曼和阿里四大索哈伯的历史进行了系统研究。
       华寺太爷在该大寺亲自教授了从各国来的满拉四百二十人,各人在获得知识后回到自己的国土,引领高目,发展伊斯兰教。华寺太爷在萨那开学一年后回到了虎夫耶道堂。
       清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华寺太爷在虎夫耶道堂深造学习已经八年,这时阿格莱老人家命华寺太爷领授托勒格提。命他到七十里外的希拉山洞深造。
       他坐静深造后,阿格莱老人劝他返回故土,宣扬伊斯兰教。随后华寺太爷又来到麦地那圣寺礼拜,在圣墓前哭泣不止,赞颂圣人s,向圣人s辞行。华寺太爷在整装回国时,麦加各道堂的谢赫一致同意授予华寺太爷为“中国教长”的崇高荣誉,并赠给他八件礼物:
       一是金印一枚,上刻有“按达尔依兰讨黑地,外力木尔赛陇特力密则乎艾比里福土黑”(意为:将一些人引领在信主独一上的人是中国的艾比夫图哈);
       二是宝剑一把,上刻有阿拉伯文“‘印那甩特海拉”(即往必胜);
       三是赞主赞圣经《敏沙勒》;
       四是赞圣经《毛璐德》;
       五是八百本克塔布;
       六是用椰枣皮做的拜毡;
       七是苏夫(洁白质朴的毛长衫);
       八是克尔白(天房)幕幛。
       以上俗称八件宝物。
       注:关于回国所带的传教宝物,各版本也略有出入。
回国传教

       华寺太爷出国朝觐和游学访师历时十一年,于清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由海路到达香港。这一年华寺太爷已经53岁。他到香港时,所运经典已经到港。
       华寺太爷从香港行至广州,下榻于广州怀圣寺(也称光塔寺)。怀圣寺教长阿莱夫老人家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阿訇,他也曾在虎夫耶道堂求学四年,与华寺太爷曾受教于同一吾斯塔(师傅),属同学关系。他们两个人志同道合,观点相投,经常一起讲经论道。阿莱夫老人家邀请了广州各清真寺教众在怀圣寺赞主赞圣,并聘请华寺太爷担任了怀圣寺教长。
       华寺太爷在广州怀圣寺开学讲经一年。
       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华寺太爷离开广州,跋山涉水,昼行夜宿,历尽艰辛,回到了家乡河州。这时华寺太爷已经54岁。
       (一)树儿湾
       华寺太爷朝觐回来后,声望很高,远近群众都来探望这位有名的“哈志”,他乘此机会宣传伊斯兰教和朝觐收获。他在家住了些日子以后,便去青海循化一带讲经宣教。青海沙沟树儿湾有七户人家,他们心地纯真,气质豪放,经华寺太爷的辛勤劝谏,都纷纷皈依了伊斯兰教。华寺太爷对他们说:“我们的教门要聚众做礼拜,要修清真寺。”他们说:“我们七户人家经济困难,没有钱修寺,有一个小房子可以用来当礼拜堂。”华寺太爷说:“房小不成寺,你们举乜贴,不要考虑修寺的钱。”然后华寺太爷向真主祈求。后来在真主的襄助下,树儿湾的穆斯林修成了一座气势磅礴,结构宏伟,砖刻木雕,玲珑绝巧的清真寺,众穆斯林称这座清真寺为“华寺”(或花寺),并尊称华寺太爷为“华寺太爷”,请他在这里设帐讲经传教。
       注:关于“华寺门宦”的名称来源有三种说法:
       一、马来迟巴巴在麦加朝觐、坐静、求学期间,被麦加道堂授予“中华教长”的崇高荣誉,因而,将他传的教门取中华之“华”,称为华寺门宦;
       二、上述青海沙沟树儿湾的劝化事件得名;
       三、临夏的“华寺”始建于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初建时,规模较小,建筑简单,清乾隆四十年,有一位名叫马连生的教民,富有资财,乐善好施,他捐出自己的花园作为寺址,重新修建了一座规模宏大,建筑精巧的清真寺。寺门外渠上建拱桥一座,叫做“水过凉亭”,还有牌坊走廊,非常壮观。由于新修的这座寺非常华丽,所以,人们就把这座寺称作“花寺”,以后更名为“华寺”,意为中华大地之清真寺。该寺后院有一个花园,门宦创始人马来迟巴巴也因此被称之为“花寺老太爷”。
       (二)卡力岗
       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华寺太爷在青海化隆卡力岗传教期间,发生了一件神奇的事,对化隆卡力岗地区信仰喇嘛教的藏族人皈依伊斯兰教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卡力岗”系藏语音译,意为“山堡”或“山丘”。位于青海省化隆县西南部山区,这里是由尕加山、尕吾山、路曼山、尕加昂山等山脉组成的一个山系。当时,这里分布有阿什努、沙连堡和德恒隆三个藏族行政乡,自古以来就居住着藏族人民,藏文史料中有“卡力岗十八部”记载。当年华寺太爷到这里传教时已经75岁了。
       当时,卡力岗地区遭到百年不遇的春旱,禾苗大量枯死,藏族活佛、喇嘛、头领以及藏族群众在黄河边做佛事祈雨。时过半月,徒然无雨,旱象继续发展,活佛、喇嘛无可奈何。他们听到华寺太爷在这一带传教,活佛和众头领商议后便到华寺太爷跟前说:“你教若真,定能祈来祥雨,我等领头归信。”华寺太爷毫不推辞,便向着克尔白方向念了《古兰经》,礼了两拜乃麻子(礼拜),并向真主做杜尔依祈祷。时间不大,晴天来云,起绵绵喜雨,禾苗逢生,藏民欢喜万分。但是,活佛不仅反约,而且将降雨之功居为己有,鸣锣击鼓,大事欢庆,对华寺太爷不理不睬。可是出他们的预料之外,大雨连下三天,而且越下越大,倾盆而泻,毫无停止迹象,大有酿成涝灾和山洪爆发之势。众头领无奈,只得央求华寺太爷停雨。华寺太爷又向克尔白方向念了《古兰经》,向真主做杜尔依(祈祷),祈求真主停雨。不一会儿,雨过天晴,阳光灿烂。华寺太爷在真主的意欲下显示的奇迹极大的伤害了活佛和喇嘛们的自尊心,他们不但不践约,反而密谋杀害华寺太爷。华寺太爷闻讯后,立即转移,离开了此地。头人们听到华寺太爷已经离开此地,即派藏兵追赶。当华寺太爷来到甘都时,发现后面有藏兵挥刀追赶,他以浑身所有的力量尽力奔跑,当跑到黄河边时,前面黄河挡住去路,后面追兵将至,已无路可走。在这种情况下,华寺太爷从容不迫,将随身带的拜毡铺开,身跪其上,向克尔白方向做起杜尔依(祈祷),只见拜毡平地而起,沿水面将华寺太爷载过了黄河。当时在场的活佛和藏族群众非常惊奇,一下子惊呆了,认定这个人决非平常之人,他宣传的教门肯定是真的。这样,卡力岗地区的藏族群众对华寺太爷非常信服,也非常尊敬。于是他们又想办法约见了华寺太爷,从活佛到一般藏族群众全部皈依了伊斯兰教。当年华寺太爷过黄河的地点,群众们称之为“伊玛目河沿”,流传至今。
       为了彻底改变藏族长期信仰佛教的生活习惯,使伊斯兰教在卡力岗地区长期扎下根,华寺太爷还选送藏族儿童十多人到河州的清真寺学习伊斯兰教知识和穆斯林的生活习惯,学成后返回卡力岗担任阿訇。这样,经过几年的宣传和劝说,卡力岗地区的大部分藏族群众改信了伊斯兰教,成为虔诚的穆斯林,采用了清洁的伊斯兰教生活方式。后来,华寺太爷离开了这里,但皈依了伊斯兰教的藏族群众一直信奉伊斯兰至到现在。他们自那时起,就自称“回回”,人们称之为“藏回”,书面上描述为“昔藏今回”。
       在卡力岗德恒清真寺至今还保存着华寺太爷在当时传教时用的一支拐杖。据说该杖呈黑红色,杖顶以铜包裹,两侧有环,下有铁尖状如矛。杖上刻有阿文,据一些阿訇说是华寺太爷的经名。据1986年统计,卡力岗地区信仰伊斯兰教的藏族人约有九千余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仍然使用藏语,也夹杂一些阿拉伯语词和波斯语词;文字书写仍然用藏文,现在大多数人会讲汉语。他们的居室建筑格局仍保留藏族村落特点。
       注:关于卡力岗地区的回回,有学者经调查,并在《伊斯兰教在卡力岗——关于卡力岗地区部分群众昔藏今回的调查》一文中论说:
       卡力岗地区这部分回族人民,原来并非回族,而是地地道道的藏族;他们所信奉的宗教原非伊斯兰教,而是传统的喇嘛教。截止目前为止,在卡力岗地区的德恒隆公社和阿石隆公社,有是九个生产大队,八千四百零八人,属于这种类型的回族群众。其人数占这两个公社总人数的百分之五十九点二。那么为什么说这部分回族人民在历史上属于藏族?他们的宗教信仰是喇嘛教呢?什么理由能够证明这个问题呢?
       (一)本民族公认。在我们所接触到的这部分回族人民中的干部、社员、老人和宗教职业者等,都声称他们的祖先是藏族。在卡力岗地区这一部分藏族人民的民族和宗教中途发生变化的过程中先后从外地迁入了一部分回族人民。这部分迁入户虽然已被昔藏今回的土著回民同化,但他们至今仍被称为中原回民。此外,当地还有‘加回’(汉回之意)和‘哦回’(藏回之意)的称呼。称迁入的回民为“加回”,称土著户为‘哦回’。这些称呼也是这种历史变迁在现实中的一种反映。
       (二)千、百户部落制度的印证。在封建时代的藏族地区,实行着千户、百户、百长的封建部落制度。当年作为藏族人民生活的德隆地区,也实行着这种制度。今天的德隆公社的所在地,正是当年封建百户官邸的所在地。在德隆公社的黄吾吉大队,也就是这部分回民聚居的另一个村庄,正是当年一位百长寓所的所在地。这位百长的寓所今天遗留的只是些断垣残壁,但其轮廓不亚于一个小型城堡的规模。大门附近还保留着当年农奴栽植的白杨树。
       (三)喇嘛教的信仰。人们知道,青海地区藏族人民的传统信仰,从十一世纪以来就是喇嘛教。卡力岗地区的藏族人民也不例外。一九五八年兴修水利时,在黄吾吉村的周围,曾挖出若干‘木康’(十万佛象之室),此外,在今日清真寺临近之处还发现了喇嘛寺废墟,这也是卡力岗地区民族宗教变迁的有力旁证。
       (四)地道的藏族语言。卡力岗地区这部分祖先是藏族的回族人民,世世代代操着一口流利的安多地方藏语。在他们之中,有不少老人至今连一句汉语也不会说。
       (五)类似藏族的生活习惯。直到今天,这部分群众仍然保持着接近于藏族人民的婚嫁仪式。
       (六)藏族的建筑特点。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早年修建的一座古老建筑,单扇门,左右推合式窗扇,锅头连炕的大厨房等,无一不是藏族建筑特点。他们在卡力岗藏族“变异的原因”中说:根据这一部分群众的传说和我们所见到的零星史料,他们是从清乾隆年间开始逐步改信伊斯兰教的。根据这一部分群众自己说,他们的先人之所以改变宗教信仰,是出于甘肃河州的一个华寺太爷的人的劝化结果。
       据说华寺太爷约于公元一七五零年即乾隆十五年(一说乾隆十五年以后)来循化地区传教,后又从循化到卡力岗地区。我们在德恒清真寺见到了一支拐杖,杖呈黑红色,杖顶以铜包裹,两侧有环,下有铁尖状如矛。杖上刻有阿文,据一些阿訇说是华寺太爷的经名。当地群众说,这一拐杖是华寺太爷来此传教所用,他在这里宣扬了伊斯兰教,显示了许多奇迹感应,并使当地居民折服。
       传说华寺太爷来到卡力岗地区后,宿于一藏民家,房东想试其是否真是真人,给他煮鸡蛋时,将生鸡蛋杂于熟鸡蛋中。华寺太爷吃时,剔除生鸡蛋,吃了熟鸡蛋。从传说中可以看出,华寺太爷在卡力岗传教时,曾遇到过来自群众的试探,这些试探都被他从容应对,博得了群众的信任。从群众为我们提供的说法中,还可以看出华寺太爷在传教中非常讲究策略,注意方式方法。他传教的策略和方法,大致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是华寺太爷善于观察群众的需要。据说华寺太爷到卡力岗时,正值卡力岗地区和囊拉地区之见因为争论各自地区寺院的活佛的佛位高下而械斗不息。这些械斗引起的伤亡和物质上的损失,给广大群众带来了很大痛苦。华寺太爷来这里传教以后,抓住群众厌恶连年械斗的心理,努力宣扬伊斯兰教中关于穆斯林之间是兄弟,以及“顺从与和平”的思想。这在饱受械斗、仇杀之苦的当地藏族群众听来,是具有影响力的。
       二是华寺太爷注意团结当地民族宗教上层人士。华寺太爷来到卡力岗以后,在村中建立起礼拜寺,从原穆斯林中确定伊玛目(教长)、海推布(领拜人)和木扎畏(寺院勤杂人员),开展宗教活动,然后逐步和藏族中的头面人物建立了联系。
       据传,卡力岗地区某寺院的活佛与华寺太爷关系甚密,并进而改信了伊斯兰教。又传,卡力岗地区某头人被华寺太爷劝化,皈依了伊斯兰教。活佛、头人的改变宗教信仰,在信仰喇嘛教的勤杂中间震动颇大,于是大家纷纷随之皈依。
       三是华寺太爷在传教中,懂得如何作必要的让步以争取群众。人民群众中千百年来形成的风俗习惯,是一种巨大的社会习惯势力。任何一种宗教,要想在一个地区扎下根来并传播开来,必须使自己的教义同当地群众的习俗相适应。外来宗教传入中国后,在发展中无一不带有中国的特点,其道理就在于此。据说华寺太爷在卡力岗地区传教时来到黄吾吉这个地方,当地群众不穿裤子、不禁猪。华寺太爷在开始传教时要求他们不吃猪肉,不养猪,穿上裤子。当地群众说:“我们不吃猪肉可以,但养猪行不行?”华寺太爷说:“只要不吃猪肉,猪暂时养着也可以。”群众又问:“我们穿裤子不习惯,怎么办?”华寺太爷说:“平时不穿可以,但主麻日一定要穿裤子(即每星期五穿一次)”,于是群众皆大欢喜。都愿意改信伊斯兰教。这种只是在主麻日穿裤子的习惯直到解放初期,还在一部分人中残留着,以至当时每星期四晚上喊邦克时,就要提醒大家:明天是主麻日,裤子穿上了来。为了扩大伊斯兰教在这一部分藏族群众中的影响,并使其深深扎下根来,华寺太爷还选拔了一批儿童,带到河州去学习伊斯兰教的经典、教规等。据说直到这一部分儿童学成归来后,卡力岗地区改教群众才禁绝养猪。
……
       (三)青海同仁
       就在卡力岗藏族皈依伊斯兰教的第二年三月,广州的阿莱夫老人家病危,华寺太爷亲自到广州探望了阿莱夫老人家。阿莱夫老人家嘱咐华寺太爷说:“我给你送点礼物你别不要,我有个小儿子名叫伊斯哈格,举意送给你,替我侍奉你,他有武功,保你传教。”华寺太爷当即答应,并将伊斯哈格收为义子。阿莱夫老人家病逝后,华寺太爷为他着了水(洗埋体),站了支那则(殡礼),然后回到了河州。以后伊斯哈格从广州来到河州,成为华寺太爷家族的五房头。
       华寺太爷从广州回来后,又到青海同仁地区保安碌木寺一带传教。
       据传说,一日,有一个梧桐人请华寺太爷吃饭,他带着恶意将一只死猫煮熟,放在盘子里端上来,欺骗华寺太爷说:“我们这里鸡少,这是兔子,请你品尝。”他们的谎言自然瞒不过华寺太爷。这些人都很惊讶,确认华寺太爷确实是穆斯林真正的名师道长。这样,在华寺太爷的劝化下,保安五庄的一大部分土族皈依了伊斯兰教,而且归信者日渐众多。华寺太爷的这一事件惹怒了当地喇嘛教僧侣和藏族头人,他们预谋陷害华寺太爷。他们诬陷华寺太爷说:“保安来了个传教人,叫华寺太爷,通晓天文地理,骑板凳过河,夹簸箕上天,拿的《卯纳经》、《敏沙经》——明拿哩,暗杀哩。”清政府地方官听信谣言,将华寺太爷扣押,并解到兰州,关押了一年多时间。在关押期间,陕甘总督将华寺太爷和《敏沙经》、《卯纳经》一起带到北京,让朝廷审问。据说,当时朝廷官吏问华寺太爷:“你的这个《卯纳经》、《敏沙经》是干什么的?”华寺太爷回答说:“这是赞主赞圣的经。”朝廷官吏又问:“念它有什么用?”华寺太爷回答说:“念它时为了向真主祈祷国泰民安。”朝廷官吏说:“你们那个地方是非多,你在朝廷干个事,躲避一下是非。”华寺太爷说:“我是传教门的,不能干事。”这样,朝廷安排华寺太爷在北京牛街清真寺开学,并就《卯纳经》批示:“经是《卯纳经》,护国忧民经,经是《敏沙经》,保国安民经”。因此事,华寺太爷将他的老三儿子命名为“国宝”,老四儿子命名为“国护”。从此,《卯纳经》、《敏沙经》流传至各地,至到现在。
       (四)河州西乡
       后来,华寺太爷又从北京牛街清真寺应邀到云南大理、河南清华等地清真寺任教长,后来又回到河州各地开学,成为河湟地区著名的阿訇之一。
       传说,有一次河州西乡马莲滩群众请华寺太爷念经,念毕后端上了手抓羊肉,招待华寺太爷。华寺太爷说:“这肉我不能吃。”东家问:“为啥不能吃?”华寺太爷问:“你的羊肉是从何人手上买来的?”东家连忙去找卖羊的人,原来卖羊的人是一位汉民老奶奶,她说:“卖给你们的羊是我家里的母羊生下的,但母羊生下羊羔后就死了,我用猪奶养大了这只羊。”马莲滩人听完后大吃一惊,他即刻来到华寺太爷跟前说明了此事,并说:“华寺太爷,请你不要忘记我们。”华寺太爷说:“我不会忘记你们。”马莲滩人说:“你不忘记我们的话,你把你的一个儿子留在马莲滩,作为我们联系的当头。”华寺太爷便把他的大儿子(即大房头)安置在了马莲滩。他们到如今还居住在那里。后来,华寺太爷又被聘请到青海民和县马营开学。
       在这期间,华寺太爷再次去麦加朝觐,并又到也门虎夫耶道堂进修学习,在这里他遇到了道祖太爷马明心(哲赫忍耶门宦创始人)。据《华寺门宦道祖》记载:阿格莱道长对华寺太爷和道祖太爷说:“你们两个亲如兄弟,一个是大哈志,一个是小哈志。”他们两人一同返回本土,华寺太爷居住在华寺索玛,道祖太爷居住在大西关索玛。他们两个经常在一起探讨教门的事情,并经常一同到教徒家里念经。据说,现在大西关锁麻清真寺的地点,就是当年道祖太爷居住的地方。
华寺太爷朝觐回来后又被聘请到河州西乡多木寺开学,他在多木寺帮助这里的人修建了清真寺。以后又聘请到现在的和政县姚沟岭村清真寺开学。
归真

       华寺太爷在广州、河州、循化、化隆、贵德、同仁、西宁、北京、云南、河南等地先后传教达三十多年,劝化了藏族、土族、汉族等许多非穆斯林皈依了伊斯兰,创立了华寺门宦,教徒多达二十多万,使华寺门宦成为河湟地区人数最多的门宦之一。
       据《华寺门宦道祖》记载:
华寺太爷把自己的一生全部投入到伊斯兰教的传播事业上,他以阿耶提(《古兰经》、哈迪斯(圣训)为依据,凭伊志玛尔给牙斯(“伊志玛尔”是法学家伊玛目们的会同,“给牙斯”是他们的类比)为根本,以自己贤良的品德,无私的传授了伊斯俩目的教门。他在阿拉伯领受了五门(嘎迪林耶、沙孜林耶、乃格式班迪耶、色里勒外尔顶耶、车氏青耶)托勒格提的干办。在尔麦里中有高念的干办(《毛璐德》、《敏沙经》、《满达伊哈》、《奥拉提》、《委热地》等),亦有低念的干办(如则克勒、求祈),总合五门,走虎夫耶的道路。强调既要静修养悟,也不能脱离现实生活。在传教中,他的一举一动,以阿耶提(《古兰经》)哈迪斯(圣训)为依据,要求门徒及后人学习前辈奥利亚们的好品格,要求行舍勒尔提(教乘)以四大伊玛目的著作为准则,他的传授引经据典,凭经立教,要求穆斯林内部各教派间不争教,不争高低,团结为重,因此,他在一些外教徒中也发展了伊斯兰教。华寺太爷在传教过程中受到了不少阻碍,他把传扬伊斯俩目教门看成是自己一生奋斗的目标,各种困难没有挡住他。在他归真前夕,他请了四十坊者麻提,念了讨白,在众多斯塔尼(教徒)面前他嘱咐了圣人s的哈迪斯(圣训):“得脱离的道路是跟随圣行。”并提出:“我之后,你们抓紧我的路线,从我上你们不要转脸,我的遗嘱是凭经立教,我的后辈及教徒中尔林(知识)不断。”并做了杜尔依(祈祷),说:“我口唤后把我埋在河州西郊,因为有两个阿拉伯传教士埋在那里,他们是离乡人,让探望我的人也探望他们。”
       乾隆三十一年九月初四日,华寺太爷患重病,初八日(公元1766年10月11日,伊斯兰教历热麦咱乃月份的初八日)逝世,享年86岁。初九日安葬于河州西郊。
嘉庆年间,其嫡孙马光宗为他修建了拱北并立碑于墓前,光绪二十一年(1896)在河湟事变中全部被焚毁。后几经重建,又几次毁坏,1986年复建八卦亭和其他设施,成为华寺门宦宗教活动的中心。
浏览1233人
分享
微信
朋友圈
QQ
更多
0人有缘你我
评论只看楼主
清真护城V.20论坛管理员
尊贵的人物!!!
2楼 2018-02-04 22:14:16
赞念V.6金牌会员
赛瓦布楼主分享                 
3楼 2018-02-04 22:39:44
没有更多了
回个话鼓励下楼主2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圣传真道网

GMT+8, 2024-3-28 16:3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