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39141|回复: 6

名垂青史的清官海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1-30 07:54: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名垂青史的清官海瑞


——摘自《中国穆斯林诗书画》第21期



       在中国的政治文化史上,清官文化不绝如缕,如涓涓细流一直流淌在百姓的心中,凝结成人们心中的“清官情结”。在能进入百姓口碑史中的凤毛麟角的清官中,“包公”、“海青天”无疑是中国清官文化的象征符号。这位“海青天”就是明代的海瑞”,一位公正廉明、刚正不阿、敢于直言的回族官员。与“包公”相比,海瑞更生不逢时,他遭遇的是中国封建历史上最为腐败的一个时期。明朝中后期,宦官干政、朝纲昏乱、吏治败坏、贿赂畅行,贪官污吏充斥于朝廷内外。他独立特行,出污泥而不染,他用“不怕死、不爱钱、不立党”的人格风范看守了中国清官文化的命脉。他的不畏死的“清官”人生,不仅彰显了中国儒家文化“修齐治平”的价值,而且实践了作为一个回族穆斯林“代治世界”的理想。

(一)天下第一疏直犯皇颜


       明世宗嘉靖宠信方士,妄求长生不死,迷恋方术,常年不理朝政,无人敢谏。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的一天,这位“好道”的皇帝接到一份史无前例的奏疏,指责他是一个虚荣、残忍、自私、多疑和愚蠢的君主,举凡天下官吏贪污、税重役多、宫廷奢靡以及各地盗匪猖炽,皇帝本人应负直接责任;指出皇帝天天和方士混在一起,自以为可以长生不老,不过是“捕风捉影”的迷信;批评皇帝连一个好父亲、好丈夫的责任都没尽到……这份奏疏题名《治安疏》,史称“直言天下第一事疏”。皇帝读罢,当即把奏折摔在地上,高喊:“来人,抓住这个人,不要让他跑了!”一个太监跪奏:“万岁息怒,这个人向来就有痴名,白号‘刚峰’。听说他知道必死无疑,所以早就买好一口棺木,诀别家人.仆从已经吓得作鸟兽散。他正等着圣上赐死呢!”嘉靖听后,震惊不语。
       3个月后,嘉靖皇帝气愤难平,下令锦衣卫把海瑞监禁于东厂,并命人把海瑞准备死谏的那口棺材,劈成碎片,分给京城六品以上的官员,由每人投进炉火烧毁,以警告百官。刑部比照“子骂父”律,属十恶不赦之罪,判处海瑞绞死。奇怪的是嘉靖皇帝却没有做任何的批复。一天,狱卒忽设佳肴,海瑞以为这是他“最后的晚餐”,神色不变,饮食如常,从容赴死:然而狱卒却悄悄告诉他:“皇帝驾崩,新君不日即位,您是忠臣,一定会得到重用。”然而海瑞听罢,悲痛欲绝,继以呕吐。海瑞的旷世忠耿可见—斑。

(二)“山字笔架”,人格风范


       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海瑞以一篇富有见地的政论《治黎策》中了乡举,成为举人。被委派到福建南平县去当县学的教谕即学官。上任伊始,他制定“教约”规定:学生见先生只作揖,不下跪,不准送礼;反对逢迎拍马,尊重自己,要树立不亢不卑的尊严。一次,延平知府带着官员来南平儒学视察,海瑞和另外两个学官带着全体学生在县学的门口恭候,海瑞站在两个学宫中间,见知府到来,海瑞身边的两个学官就一左一右“扑通”跪下,后边的学生也跟着跪下了一片,而海瑞落落大方地作了个揖。知府见有人竟不下跪,心里大不悦,随从告、诉他,这人叫海瑞。知府听了,冷笑着说:“哪里来的‘山’字笔架立在这里?”因为三位学官排在一起,两边跪着,独海瑞中间站着,酷似放毛笔用的“山”字形笔架,加之“海瑞”的“瑞”字里也有个“山”字,所以知府一语双关,借机挖苦海瑞。人们却佩服海瑞在权势面前的骨气,送他“山字笔架”的绰号,有人索性叫他“笔架博士”。再一次,巡按御史到南平视察,海瑞率学生在城门口迎候,当时连知县、知府等都毕恭毕敬地跪地迎接,唯独海瑞这位小学官仍揖而不跪,把一旁的官员们吓得伸舌头、出冷汗、但海瑞却泰然自若,不卑不亢。因此“山字笔架”的大名愈传愈广,成为他独立特行的人格风范的美名。
       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45岁的他任浙江淳安县知县,此县地处浙西山区,土地贫瘠,百姓主要靠山林作物为生,又因贪官污吏横行,百姓生活雪上加霜。海瑞上任后,力改赋役,减轻税收,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同时革除了县府各官的“常例”,对于驿站接待出巡官员的特殊“标准”一律取消,规定不管大官贵戚,一律按普通人对待。他本人生活俭朴,以身作则,常常“布袍脱栗令老仆艺蔬自给”。每次下乡视察,都令部下挑着菜和米随行,自己开伙,从不扰民。
       一次海瑞母亲过生日,他仅割2斤肉祝寿。由此“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
       海瑞明察秋毫,秉公执法,疾恶如仇,不徇私情,深得人心,百姓将他比之于宋朝铁面无私的龙图阁大学士包拯,誉他为“海龙图”。明隆庆三年(1569年),海瑞任南京直隶巡抚,闻此讯,一些贪官污吏自动离职或请求他调,宦绅之家纷纷把朱门改漆黑色,以免耀人眼目而韬光养晦。住在苏州的一个宦官,把他的轿夫由8人减至4人,保持低调”。海瑞上任伊始,就在南京直隶公布了他亲自拟定的“督抚条约”36条,展开了一系列的肃贪倡廉的行动。这场声势浩大的反贪行动不到1个月,被送到南京刑部的贪官就有100多人。有一个县从知县、县丞、主簿、典史等,一共抓了10多人,几乎把一个县衙门的官吏全抓空了。与此同时打击对百姓强取豪夺的乡官集团。江南最大的乡官、海瑞的恩人、前内阁首辅徐阶,其子弟家奴横暴于其家乡松江等地,占田40万亩。徐阶之弟侍郎徐陟,横行霸道,武断残民。百姓向海瑞投牒讼冤者日以千计,民愤极大。海瑞把有关徐家的诉状全部封送徐阶,责成其设法解决。因徐陟民愤极大,触犯王法,海瑞逮其治罪,尽夺其侵田归还百姓,深受百姓的拥护。但是,他的这种雷厉风行的反贪整肃行动,极大地侵犯了众多高官大员的既得利益,不久,海瑞被罢官,还乡故里。闲居15年后,海瑞被重新起用,年逾古稀的他,依然斗志不减,刚正不阿。
       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74岁的海瑞病逝于南京  问僚们在清理遗物时,发现“家中只有一只竹笼,内装旧衣数件,绫、绸、葛各—匹,奉银20两,清苦不如一般寒士,家资不够丧葬之用”1。目睹堂堂朝廷二品大员的这般清贫,人们无不感慨万分。出殡那天,南京城里万人空巷,商者罢市,农者辍耕,百姓夹道送殡,哭尊者百里不绝。朝廷闻之赐祭八坛;赠太子少保,谥号忠介。百姓和后人誉他为“海青天”,亦称“包公再世”、“南包公”。

①  孟席斯:《中国在1421年发现了世界》,载《回族研究》,2003(1)。
②  海瑞:字汝贤、国开,  自号刚峰,广东琼山人(今海南海口人),先祖原籍福建,  南宋时迁入广州,,明初,海瑞高祖海逊之已是军籍,曾任广州卫指挥,,海逊之之子海答儿,即是海瑞曾祖父。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海答儿正式落籍海南琼山,并逐渐发展成为当地的回族大姓。
②   王世贞语,见《国朝献征录》17卷,94页。
③   此宦官为黄锦,见《明史》226卷,2603页;《海瑞集》,526页,北京,  中华书局,1981
《海瑞集》,558页,北京,中华书局,1981。
《明史》,226卷,2602页;《海瑞集》,586页,北京,中华书局,1981。
《海瑞集》599页,北京,书华书局,1981;《神宗实录》,3519页。
 楼主| 发表于 2019-11-30 07:55:08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个别地方有遗漏,现在找不到原文链接了。
不过不影响阅读。
发表于 2019-11-30 20:46:51 | 显示全部楼层
海瑞就是明朝的包公。
发表于 2019-11-30 23:02:12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海瑞虽已作古,精神永存
发表于 2019-12-1 09:57:35 | 显示全部楼层
清廉正直,刚正不阿之民族气节令我辈读书人惭愧,当官为民做主的官,才是好官
发表于 2019-12-1 09:57:48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0-3-6 18: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海瑞前辈他独立特行,出污泥而不他的不畏死的“清官”人生,不仅彰显了中国儒家文化“修齐治平”的价值,而且实践了作为一个回族穆斯林“代治世界”的理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圣传真道网

GMT+8, 2024-3-28 18:0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