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94323|回复: 2

[文集] 《心灵的疾病及治愈方法》之二十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7-2 22:51: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清真护城 于 2020-7-3 23:20 编辑

《心灵的疾病及治愈方法——对伊玛目茅路德的<拂拭心灵之尘埃>的翻译与注解》 之二十一

     哈姆栽·优素福/著

     马玉涛/译

厌恶批评

诗文大意:

150:厌恶批评和指责是一种很常见的心灵疾病。这样的人会非常在意他人的意见,渴望别人的赞扬、讨厌人们的批评。

151:厌恶批评和指责在人与知行合一的至善之信仰境界之间拉上了厚重的幔帐。若想消除这一幔帐,须知——

152:一切裨益和伤害绝不能存在,除非执掌国权和大能的尊贵威严的主的许可。

153:除此而外,厌恶批评指责被禁止的原因在于:它会导人于被禁止之事,正如伊玛目安萨里详细阐述的那样。

154:虔诚敬意的完美之境就在于:不要在意他人的褒贬。



诗文试译:

厌恶批评堪为疾,他人褒贬切莫倚

至善之境终难抵,消除障碍须当知

若非国权主之允,裨益伤害怎沾衣

大师详述受禁因,只缘导人被禁事

他人褒贬身后抛,虔诚敬意方能及



讨论

“厌恶批评堪为疾,他人褒贬切莫倚

至善之境终难抵,消除障碍须当知”



接下来谈到的心灵疾病是“厌恶批评( ,displeasure with blame)”。批评不是一种我们天性能接受的事物。想要接纳批评,这是违背人的天性的。然而问题在于,对批评的恐惧与对被他人认同、赞扬的迫切渴望常会结合在一起,生活中往往就是这种情况。过于在乎“被造物的意见”,使得人们难以达到“伊赫桑(,excellence in worship,至善,即全美信仰的知行合一境界)”的境界。(这里的“被造物”其实指的是人类,以此来表明与之相反的状态:即重视真主的意愿。)



对批评的厌恶被认为是一种心灵的疾病,这是因为它最终会将人们导向这样的情形:人们的一切言行举止都只是为了顺应他人的言论,是为了获取人们的赞誉,避免被人们指责、反对,而却忽视了这些言行举止是否正确、是否完善。



在圣门弟子们身上,我们能看到的是那种对伊斯兰伦理道德的完全忠诚和完美践行。多少次,他们面临一些可能会引起麦地那人和各部落不满的抉择,然而他们仍然毅然决然地按照先知(愿真主赐福于他)的教导来进行抉择。我们越是担心我们的决定能否为人们所接受,我们与真主和真主的引导之间的幔帐就会变得愈加厚重。



“我这样以你们为中正的民族,以便你们作证世人……”(2:143),一个享有正义、提醒人类关于真主的权利的稳麦。当人们放弃了享有那些正确的观念,甚至于不敢或拒绝承认那种绝对的、独立于人之外的、不受人类意志支配的价值观念之时,罪恶就开始在大地上肆虐蔓延。人们中最好的见证者是先知(愿真主赐福于他),然后是圣门弟子们,然后是再传弟子……每一代后来的人都继承着属于他们这一代的“见证世人”的使命,然而却再也没能像那黄金时期的前几代人那样足为世人的楷模。



在今世的某一时光,大地上将再无见证真理这一使命的承担者,到那时,真理将完全缺失,再无人为它而捍卫。伊玛目比嘎伊(1)认为,某一时光的标志之一就是今世被交予否认者手中,穆斯林们放弃了伊斯兰,也放弃了伊斯兰要求穆斯林去捍卫真理、去谴责错误的原则。伊玛目艾哈麦德扎鲁克曾说,真理具有穿透人心的力量,哪怕是对那些心灵被封印了的人们。人类应当让这些见证世人的人们活在他们中间,只有这些人,哪怕真理多么不受人们待见、不被人们认可,他们都愿意去捍卫真理。



“若非国权主之允,裨益伤害怎沾衣”

伊玛目茅路德说,想要消除这种对批评指责的恐惧,这需要人们意识到除了真主的许可和安排之外,绝没有任何物能带来裨益或伤害。这句话听起来很熟悉了,因为它是我们目前讨论过的许多心灵疾病的最佳治疗方案之一。真主的美名当中有两个名字“(,the Giver of Benefit)”和“(,the Bringer of Harm)”,即“给予裨益的主”和“带来伤害的主”。这两个德性都是只有真主才具备的属性,而任何被造物都不具备的属性。只有真主才能使被造物获益,也只有真主许可,被造物才能受到伤害。如果一个人始终忧虑的是人们如何接纳、认可他,那么他的目标已经错误了,他已经偏离了真理。



先知(愿真主赐福于他)对伊本阿拔斯说:“你看守真主,真主将会看守护佑你;你看守真主,你就会发现真主就在你跟前;如果你要祈祷,那么你向真主祈祷,如果你想要获得援助,那么你向真主恳求援助;须知,整个民族若一致助你一臂之力,也不会给你带来益处,除过真主已为你规定的;整个民族若一致加害于你,也不会对你有什么损害,除过真主已为你规定的。仙笔已被提起,文卷(墨迹)已经干了。”(2)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就应该鲁莽冲动(be reckless)、不顾自己的安全,也不意味着人们(面对危险)也不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吴候德战役中,先知(愿真主赐福于他)穿着两件铠甲——没有人比他更知道真主的能力和权力。然而认识到真主的这些德性并不意味着人们应该放弃运用人类自己的智慧,因为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遵循真主常道(因果关系等准则)的世界里。这其中有着各种权衡利弊和自由灵活裁量的余地的,特别是当人们清楚地知道什么时候说真话效果最好的时候。


       然而,这种权衡利弊(diplomacy)和自由灵活裁量(discretion)并不是因为害怕被指责,而是建立在清晰地知道目标的基础上的。智慧(,wisdom)与一味趋炎附势、寻求人们的认同是有着天壤之别的。先知(愿真主赐福于他)说,在暴君面前实事求是、进谏诤言是最高贵的一种奋斗(,struggle)。(3)



“大师详述受禁因,只缘导人被禁事

他人褒贬身后抛,虔诚敬意方能及”



伊玛目茅路德说,过度地害怕批评指责会使一个人走上违犯禁令或是疏忽其责任和义务的偏离之道。如果一个人忧心于若他践行自己的信仰,别人会如何看待他时,那么这种忧虑就可能会阻碍他履行他的宗教义务。为了真主的喜悦而做的事,其中绝不能掺杂有私心杂念,否则就会变成趋炎附势、讨人欢心。为真主的喜悦而去做一件事,这是信仰坚定的表现,别人的称赞或厌恶在此都显得无关紧要了。







注释:

(1)伊玛目比嘎伊,全名:(            ),易卜拉欣本欧麦尔本哈桑本里巴特本阿里本艾布伯克尔比嘎伊,被尊称为“宗教的明证”,伊历809-885,曾师从伊本哈杰尔阿斯格拉尼,著有:《经文与章节协调性之珠串》、《告诫固守人主合一观点的人们》、《敬告断伊本阿拉比否认的愚人》等。


(2)《提尔密济圣训集》第2516段圣训。

(3)伊玛目艾哈麦德本罕伯里《穆斯奈德圣训集》第11143段,《艾布达乌德圣训集》第4344段,《提尔密济圣训集》第2174段,《伊本马哲圣训集》第4011段。
发表于 2020-7-4 18:24:0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需要看时候分场合,不然容易引起别人不满
发表于 2020-7-4 22: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守真主”有点不理解,怎么样是看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圣传真道网

GMT+8, 2024-3-29 01:30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