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221992|回复: 12

关于嘎德忍耶门宦九彩坪道堂的田野考察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4 17:30: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化借壳”: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机结合的手段——关于嘎德忍耶门宦九彩坪道堂的田野考察   

         发布日期 :2007-10-8 15:59:59         作者:马平
  (宁夏社会科学院 回族伊斯兰教研究所,宁夏  银川  750021)

      摘要:文化的多样性导致人类社会的矛盾与冲突,但是文化的相互交融与渗透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性标志。中国伊斯兰教嘎德忍耶门宦九彩坪道堂的“文化借壳”现象引人注目,外来的伊斯兰文化在这里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接轨,成为文明对话在中国的成功范例之一。而“文化借壳”,体现出嘎德忍耶门宦九彩坪道堂及其穆斯林教下在恪守伊斯兰教信仰根本的前提下对“主流文化”“国家文化”的认同,这种认同,促进了西北地区多民族杂居中的文化交流,减少了文化冲突,有利于文化理解与民族团结。
      关键词:文化多样性;文明对话;伊斯兰教;嘎德忍耶
      中图分类号:B96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83(2007)04-0005-06

      人类社会是统一的,其统一性在于人这个物种的单一性;人类社会又是多样的,其多样性在于文化的差异性。文化的多样性使得人类社会生活丰富多彩,但无庸讳言也同时带来了矛盾与冲突。文献工作者的检索表明,近十多年来,无论是在学术的层面,抑或是在媒体报道的层面,“文明的冲突”与“文明的对话”是属于出现频率最高的两个词汇。通常认为文明的冲突会在两大文明即“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之间发生,具体说是在西方的“基督教文明”与东方的“伊斯兰文明”、“中华文明”之间分别或同时发生。
      持有乐观主义人生态度的人,在“文明的冲突”与“文明的对话”的选择中,多认为后者更符合人类发展的未来前景,而悲观论调者们则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前景充满忧虑。其实人们只要认真地研究历史,就不难发现文明对话的成功例子是不胜枚举的。例如华夏文明与伊斯兰文明之间,在历史上实现了友好对话与长期共处。著名的历史事件之一是明末清初时,一批伊斯兰经学大师、穆斯林学者,发起了一场汉文译著新文化运动——“以儒诠经”、“以儒释伊”,即把某些伊斯兰的语言转换为儒、释、道语言。聪明的穆斯林学者们,早在数百年前就使用“文化借壳”的方式,达到了文明间的对话,不但促进了中国封建统治阶级、士大夫及普通老百姓对中国伊斯兰文化的理解,而且也大大弘扬了伊斯兰文化。
      不仅历史的经验如此,在今天的中国西北甘宁青穆斯林民族地区,依然存在着类似的、大量的文化事象,向人们展示着文明对话、文明交融的生动范例。
                                               一、中国伊斯兰教的嘎德忍耶门宦
      嘎德忍耶门宦是中国伊斯兰教四大门宦之一其他3个门宦分别是哲赫忍耶、虎夫耶、库布忍耶。。嘎德忍耶,在阿拉伯语中意思是“大能者”。相传该派源于其创始者阿卜杜勒·卡迪尔·吉拉尼(1078—1166)创立的苏非派卡迪里教团。清康熙初年,一位据称是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29世后裔的和卓·阿卜杜拉将该教团苏非学理首先传入甘宁青地区。嘎德忍耶门宦后来分化为三派,一为祁门,二为鲜门(后改宗虎夫耶),三为马门(即云南马所传)。继而又演化出若干分支,各行其是,互不隶属。除阿卜杜拉所传的三支外,还有人从新疆、沙特阿拉伯圣地麦加等直接传入甘宁青地区的。在回族等内地穆斯林民族中的分支系统有:大拱北、后子河、九彩(韭菜)坪、香源堂、齐门、阿门、灵明堂、明月堂、文泉堂、通贵、崖头、高赵家、撒拉教等门宦。嘎德忍耶教众主要分布于西北陕甘宁青新五省(区)及四川等地,约有数十万教众。
      通常嘎德忍耶门宦的清真寺实行单一教坊制,阿訇由教众选聘,是一坊的宗教事务领导人。但是在它的一些分支系统中,各坊与该分支的道堂、拱北道堂,即中国伊斯兰教门宦对修道者修道场所的一种称谓,也即“罕尼卡”“哈尼卡”,常附有清真寺、住房等建筑物,是门宦进行宗教活动的中心;拱北,即阿拉伯语Qubbat的音译,原意为“圆屋顶建筑”,盛行于阿拉伯地区,在中国伊斯兰教门宦中指门宦教主、伊斯兰先贤墓地或修行地,逐渐演变为门宦的宗教活动中心。也较多具有明确的隶属关系,如甘肃临夏的大拱北分支系统与东乡县的各坊就有密切的隶属关系。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是嘎德忍耶九彩坪道堂的所在地,据现在的当家人李德贵老人家介绍,九彩坪道堂这一分支系统在宁夏共有120多坊。有拱北近20处,主要的除九彩坪拱北外,还有固原市的二十里铺拱北、饮马河拱北,西吉县的黑窑拱北、甘石窑拱北、马莲湾拱北、马家西沟拱北,彭阳县的古城拱北,海原县的三百户拱北、黄河湾拱北、宣毛洞拱北、三岔河拱北。在甘肃则有平凉市的安国镇拱北等等。
      嘎德忍耶门宦九彩坪道堂及其属下的各个拱北,大多处于山大沟深、穷乡僻壤,长久以来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自然条件恶劣,是所谓“经济极为贫穷困苦”、“民智极为愚味落后”的“化外之地”。然而在这里,却很早以前就实现了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某种程度上的互融互通,实在是令许多初来乍到的人们颇为称奇。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嘎德忍耶门宦的影响与渗透
      嘎德忍耶门宦在教义上属逊尼派,在教法上属哈乃斐学。在中国甘宁青地区的长期传播过程中,某些方面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定影响,使得它自身与其它苏非主义学派有着明显的区别。
      嘎德忍耶门宦的宗教修持方面,在遵奉《古兰经》、圣训的同时,通常比较注重道乘修持,主张先有“道”,后有“教”。其教理思想受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一定影响,具有不少的佛、道文化色彩。如认为只有出家、静修、参禅悟道,默诵“无字真经”和叩拜拱北、敬香等,才能认识与接近真主。
       嘎德忍耶门宦认为“道中有教”,“教”是通过真主使者穆罕默德的言行所形成的,而“道”只有舍弃夫妻恩爱,抛弃功名利禄,漫游四方,拜访明师,进行苦修苦炼,才能大彻大悟真主的玄机。认为静修悟道是求道的捷径。其修持理论是“定性复命”和“修身养性”,认为“性”是根本,是永恒的,“命”是形,是暂时的。修身克己,清心寡欲,都是为了养性。
      在嘎德忍耶门宦中,甘肃临夏大拱北分支系统尤其受中国传统文化中老庄思想的影响比较深刻。如大拱北道祖道祖,通常在门宦中指门宦创始人,如哲赫忍耶道祖特指马明心老人家。然而在嘎德忍耶门宦中,也是对各辈传道者的尊称,每辈传道者都被尊称为某辈道祖。祁静一在其遗训中,就借用了庄子《逍遥游》的思想:“鹪鹩巢于林,只借一支为栖,所占无多;鼹鼠竞于河,不过满腹,所求有限。”同时在该门宦内部传诵的《修道歌》里也明确了不慕功名、淡薄富贵、参禅养神、脱凡入化的超然思想,强调“清闲好”的修身养性之道。
                                                                 三、嘎德忍耶门宦的出家制度
       嘎德忍耶门宦与中国其他教派门宦相比,一个明显的的区别是其出家制度。嘎德忍耶门宦内部分为“出家人”(道祖与勤练人)和阿訇。
      嘎德忍耶门宦的各辈道祖被认为是“固土布”固土布,阿拉伯语Qutb的音译,原意为“轴心”“轴枢”“极”或“北极”等,在伊斯兰教苏非派中指圣徒的一个等级,有的认为固土布等级最高,最接近安拉。,是出家修行者的引路人和导师,他们是各种民间流传的许许多多“克拉麦提”克拉麦提,阿拉伯语音译,即“奇迹”“宗教显迹”之意。的显示者。嘎德忍耶门宦道统非世袭制,即“传贤不传子”(因其出家亦无子可传),道统继承者由前辈导师从其出家修行的弟子中间指定。
      出家人分为三等,第一等必须是童子出家,并且要经过长期的巡游行乞,以及裹腹苦炼和入山修行;第二等是“清廉人”清廉人,阿拉伯语Taqwa的音译,亦称“勤炼人”或“记教人”“计较人”,即“敬畏真主者”。,他们可以是童子出家,也可以是半路出家,但只限他们坐、住拱北修行,不再巡游四方、不沿门行乞或入山修行;第三等的拱北的当家人或主持人,主持教务与修持兼而行之。
各类出家人事先都需“卧里”卧里,阿拉伯语“Wali"原意为“近主者”“真主的朋友”“受主喜悦者”,中国回族穆斯林又称之为“上人”。、“穆勒师德”穆勒师德,阿拉伯语Murshid的音译,原意为“引路人”,引申为伊斯兰教各苏非教团的精神导师。的许可,出家后必须遵行禁欲的三条戒律(戒色、戒“六贼”、戒荣华富贵)和五条节守(勤学戒规、乞讨口粮、勤苦炼、晨点香、勤沐浴),对于违犯教规者,通常视情节分别给予惩罚,严重者会被逐出道堂,永不得靠近教门。嘎德忍耶一般都要早晚敬香和默念“迪克尔”。而“串坊”,或曰“巡坊”、“游坊”,则成为嘎德忍耶门宦及其分支谋求经济来源的主要方式。
      禁欲生活毕竟不是常人所能忍受与长期坚持。在嘎德忍耶门宦其他系统中(如大拱北系统),有出家人再还俗的许可,这体现出宗教的相对宽容性。倘若已经出家者出于某种原因如不能忍受禁欲生活之苦,不能避免尘世生活之诱惑者,则允许其还俗回家,过普通人生活。但是还俗以后,则永不得再次出家,只能做一个普通的教下笔者曾经在上世纪90年代时到甘肃省临夏市多次拜访过多位这类还俗者,他们还俗的原因各不相同。其中有的是以往政治运动中——五六十年代“宗教改革”或“文革”时遭遇冲击,被迫还俗回乡务农,后娶妻生子;有的则是年幼时由家人送来出家,成年后愿意从俗而离开道堂;有的则是违反教规而被逐出教门。。而九彩坪系统,则将还俗问题视为比较严重的触犯教内戒规的甚至于背教的行为。
      据李德贵老人家介绍,目前九彩坪系统的出家人不到10人。由于出家生活毕竟是普通人难以承受的苦修生活的缘故,所以现在的年轻人中甘愿出家献身于宗教事业的甚少,宗教传承中的后继乏人现象令人堪忧。
      与其他教派门宦不同的是,在嘎德忍耶门宦中,阿訇地位不及出家人,他们和一般教众一样被视为俗人,他们只是信道者,不履行修道的各种戒律和功课,只要求拜谒拱北和参加“尔曼里”活动;以拱北、先贤静修地为宗教活动中心。
      嘎德忍耶门宦宗教领袖(负责人)的称谓甚多,或曰“当家人”,或曰“掌柜的”,曾经也有称为“教主”的,现在则较多称为“老人家”。
       九彩坪道堂当家人——李德贵,系宁夏海原县关桥乡人,1951年11岁到拱北出家。1951—1952年念经,1953—1954年念书(当地九彩坪办了一所学校)。1958年宗教制度改革时被迫回到老家务农。1964年“走西口”去了新疆,1968年返回原籍,当年又重返回新疆,但时间不久便被抓捕回来,判处有期徒刑15年,然而仅仅过了几个月又被改判无罪释放。1972年平反落实政策。现为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常委、宁夏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中卫市政协副主席,年近七旬。
      与九彩坪百多公里之遥的固原县二十里铺拱北,也隶属于九彩坪系统,该拱北的当家人为马生礼,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新出家人,今年44岁。
                                                        四、九彩坪道堂中的文化多元性
      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原属固原市,近改属新成立的中卫市。九彩坪道堂坐落于海原县九彩坪乡政府附近,而九彩坪拱北则紧挨在一座名叫疙瘩山的小山上,此地林木繁茂,各种松、柏、杨树郁郁葱葱,在周围大范围干旱少雨、植被匮乏的宁夏南部山区,呈现出“四面一片黄,中间一点绿”的景观,显得十分独特。当地穆斯林群众对疙瘩山的绿色景观颇为称奇,认为别处很难种活的松柏树,在这里一种就活了,确属“克拉麦提”(奇迹)。不仅如此,道堂、拱北内外还展示出不同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与伊斯兰文化共存却和谐相处的景象。
      1?借用某些他文化符号。阴阳鱼图案——在九彩坪拱北的二门台阶上,一块直径约两尺、石头雕刻的阴阳鱼图案赫然醒目。无独有偶,在山下道堂的门楣上,两条腾空飞翔的龙中间,也有类似的阴阳鱼装饰。再如建筑物顶上,宝瓶与新月图案之间,是类似于道教与佛教寺院内常见的一种“寿”字的变体装饰物。
      此外,“八卦”也在不仅嘎德忍耶,还包括其他各个门宦——哲赫忍耶、虎夫耶、库布忍耶门宦的道堂拱北当中大量存在。被称作“八卦”者,并非是阴阳太极“八卦”之普通意义上的平面图案,而实际上是拱北内一种六角形状的砖砌立体建筑物,所谓此“八卦”,绝非彼“八卦”。穆斯林的“八卦”者,西北甘宁青地区的穆斯林又俗称之为“亭子”,通常是安放道祖老人家“金骨”(遗骸)之处。信仰伊斯兰教苏非主义的西北穆斯林群众通常在“八卦”前上香、诵经、赞圣、干“尔曼里”,纪念道祖老人家或其他伊斯兰先贤。
      九彩坪道堂、拱北不仅借用某些他文化符号,甚至于还较多使用某些通常被认为是穆斯林禁忌性的文化符号。例如动物图像——伊斯兰教是反对偶像崇拜的,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常识。因此普通的清真寺是见不到动物图像的。一般的图案通常是以几何图案、花草图案为主。而在九彩坪道堂、拱北院内院外的建筑物的各种雕刻与装饰上,动物的图案比比皆是。
      石狮——拱北的二门台阶前,一对石狮威风凛凛,怒目相对。无独有偶,山下的道堂堡子大门前,依然也有一对石狮。此外,二龙戏珠的图案,丹凤朝阳的图案,鸳鸯、喜鹊、和平鸽、啄木鸟、梅花鹿的图案,甚至于属于中国传统文化凭空杜撰的动物麒麟的图案,也随处可见,俯拾即是。而猫头鹰这种飞禽,通常是被中国汉族群众视为不祥之鸟,也在拱北中出现了。在九彩坪拱北和同属于九彩坪系统的海原县火石寨乡的黑石窑拱北,甚至于还发现了刻画有蝙蝠图案的木雕。
      上述种种,相当多为古往今来之中国人的普遍喜爱,原本却非穆斯林喜好之物。然而在嘎德忍耶门宦的道堂、拱北建筑物中陆续出现了。常识告诉人们,在中国汉族人的观念中,蝙蝠之“蝠”,与“福”同音。但在汉族人视为是吉祥动物的蝙蝠,通常却在穆斯林心目中是形象丑陋的动物,并不喜爱,然而嘎德忍耶教下却在这一点上与汉族人表示了认同。
      此外,嘎德忍耶九彩坪系统的各个拱北,还有着“堂号”这类其他中国伊斯兰教教派门宦不具有的东西。如九彩坪的堂号是“中和堂”,西吉县火石寨乡的黑窑拱北的堂号是“静室堂”,甘石窑拱北的堂号则是“积善堂”。
      2?融汇某些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观念。 九彩坪道堂中,陈设有部分对联,对联中体现出某些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如:“一尘不染明清净,万缘脱去见真机”,其中类似“一尘不染”、“万缘脱去”等等,本是佛家之言。
       “度化善修三圣功,回风摇蕙燕春鸣”,其中的“三圣”有人解释为伊斯兰教的穆圣、佛教的释迦牟尼圣人以及中国儒家的孔圣人。
      “道通中国不外乎仁义礼智信,教演西域原来复念礼斋课朝”,与“念礼斋课朝”相对应的是“仁义礼智信”,虽然行文上似乎还是比较对仗的,但却往往令人感到有些风马牛不相及,牵强附会。但实际上,九彩坪的这一对联确有出处。
      以儒家礼教中的仁、义、礼、智、信等“五常”来比拟、阐释伊斯兰教的念、礼、斋、课、朝等天命“五功”,是中国回族穆斯林译著家的一个创举。从文化角度看,穆斯林的“五功”与与汉文化的“五常”分属差异性很大的伊斯兰文化和儒家文化体系,但中国回族穆斯林译著家却将二者作了有益的比照和诠释。在明清穆斯林学者王岱舆看来:五常之首为念,念经不忘主的人就具有“仁心”;五常之二为施,有真主所赐之物施散给穷人。体现真主怜悯之心,这就是伊斯兰教施舍的“义”;五常之三为拜,拜有两种,一拜真主,二拜君亲,这是自然之礼;五常之四为斋戒,戒者就是戒自性,能这样做的人即具有“智”;五常之末为聚,主要是朝觐,这是天下穆斯林最盛大的聚会,聚会的主要条件是事先要把一切相约妥贴,并特别遵守这项协定,这就叫有“信”。
还有诸如“正大光明”、“永垂不朽”之类,则使人对它的文化背景更加一目了然,不再赘述。
      3?某些双重民俗事象共存现象。无独有偶,属于嘎德忍耶门宦九彩坪支系的固原市南郊二十里铺拱北,是一个在西北乃至全中国都十分鲜见的以伊斯兰教为主的,掺杂并揉合多民族多宗教文化、和谐共存的宗教场合。二十里铺拱北的奇特之处在于,它有两个独特的“尔曼里”(宗教纪念日),一个是农历七月十二至十五日,一个是农历的腊月二十七日至正月初一日。两个大“尔曼里”的前几天,似乎是平淡无奇的宗教活动日子。那几天通常是穆斯林的宗教活动的时间,而七月十五日、正月初一日两天,似乎是拱北给非穆斯林的汉族人刻意安排的,在这一天,周边的一些汉族群众也来到拱北内。所以,人们可以看到一幅回族穆斯林在拱北内敬香叩头礼拜真主,非穆斯林的汉族群众在拱北外烧纸钱、祭祀亡人的景象,大家互不干涉、和睦相处、其乐融融,场面甚为感人。
      据民间传说,固原二十里铺拱北原本是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寺院,后来因藏传佛教退出西海固地区,才被改造为伊斯兰教圣地。二十里铺拱北所发生的事情表明:由于民间记忆的缘故,当地的非穆斯林群众对它具有天然的亲近感,更由于中国的伊斯兰教(尤其是西北的嘎德忍耶门宦等)被赋予了中国本土文化因素,导致当地原本不具有伊斯兰教信仰的非穆斯林群众,也乐意融入到它的某些变通了的宗教礼仪活动过程中。
                                                                             结语
      通过对嘎德忍耶门宦九彩坪道堂及拱北的考察,多宗教、多民族杂处地域文化的宽容性、包容性不仅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而且还至少可以说明以下几个问题:
      1?文化的相互渗透性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无法消除的规律。与文化渗透一样,宗教渗透在每时每刻都发生着。嘎德忍耶门宦九彩坪道堂的现象可以说明“一种文化中会有多种宗教存在,因为这些宗教已共同构成它们统一的文化;一种宗教也可反映不同的文化,因为这一宗教在其漫长的演变发展中接受并继承了这些文化的精神因素。这种宗教文化复杂交织的画面揭示出其多样性中所体现的统一性、不同性中所反映的共同性”[1](60)。嘎德忍耶门宦九彩坪道堂的现象又可以说明,任何一个文化的生产背景不仅不是在一孤立、隔绝的环境中,而是在更多样、更复杂的全球文化网络或文化环境中被生产,受着更多元、更复杂文化的影响。伊斯兰教本是一种外来的宗教,外来宗教在其某一国度或地域的适应过程及本土化结果,从本质上来看乃是一种复杂的文化交流和融通现象。它乃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之间通过某种妥协让步而达到的一种新的合并和统一。正因为如此,一个原本相同的宗教才会在不同的时空背景中呈现不同的外观。在九彩坪道堂、拱北中,可以见到原本是外来的宗教文化——伊斯兰文化,被赋予了许多中国本土文化的含意。
      2? “文化借壳”成功尝试。中国回族穆斯林为了加强族群意识,必须通过独特的文化符号——拱北、道堂、“尔曼里”等建构文化边界并清晰这种文化边界,来加强集体记忆。但是现在的人类社会中,文明交流与互融的现象无处不在。因此,从客观而言,追求纯而又纯的文化已成奢望,展示在人们眼前更多的是越来越模糊的文化边界。从主观而言,各个族群为避免文化冲突,又必须尽可能借助他文化之“壳”,来模糊某些文化边界。上述种种,虽然看似矛盾,然而却达到了一种相对和谐的境界。
      由于文化接触的方式和性质更多地取决于拥有优势的一方,所以势能微弱的文化体系往往陷于被动地位。然而作为弱势文化的中国伊斯兰文化,并非不存在摆脱被动处境的可能,而是采取了积极的态度。伊斯兰教在中国的多次发展机遇,就在于敞开胸怀,自觉筛选、吸纳优势文化成份,消化综合而为我所用。“文化借壳”,这也是中国回族穆斯林避免文化消失而奋力拼搏的有效途径之一。
      3? 对“国家认同”、“主流文化认同”的努力。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无庸讳言。嘎德忍耶门宦九彩坪道堂的宗教文化,在对“主流文化”与“国家认同”的政治场景的表现中引人注目。嘎德忍耶九彩坪道堂对“主流文化”认同的这种努力,直接导致它的宗教文化引起了非穆斯林族群(汉族)的亲近感,而对“国家认同”的努力,有效解决二元忠诚的矛盾,有助于消除历代统治者对它的戒备心理,堪称是中国穆斯林处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成功范例。
      嘎德忍耶门宦九彩坪道堂的个案表明:多元文化并存是可能而且可行的,在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中开展交流与竞争,这在中国乃至全球都堪称是一种合理的民族文化格局。
参考文献:
[1]卓新平.宗教理解[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发表于 2009-2-2 09:57: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篇难得的好文章,提供了很多新鲜的信息,也有一些精辟的分析,显然作者的发言,仍然是一种“他者”的代言,期待穆斯林自己的高质量的研究文章!
发表于 2009-10-14 15:24: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篇好文章。
发表于 2009-10-16 15:45:21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好长   先回帖慢慢看
发表于 2009-10-24 17:54:3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学习了。楼主赛挖不。
发表于 2009-10-24 19:52:39 | 显示全部楼层
能以论文的方式探讨,不错
发表于 2009-10-24 20: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类学等新型学科中很注重田野调查哦,这篇就是一个典型的田野调查论文!
发表于 2009-10-28 16:37:45 | 显示全部楼层
嘎迪忍耶没有受任何中国文化的污染!文章胡说,更扯来佛道胡说八道!
发表于 2010-3-1 22:28:15 | 显示全部楼层
道通天地,回汉一理
发表于 2014-1-20 18:25: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马生礼一句经文不懂,这样的人,还是我们伊斯兰的阿訇吗?马生礼就是伊斯兰教中的败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圣传真道网

GMT+8, 2024-3-29 04:07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