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94398|回复: 4

郭南浦,一个不该被遗忘的人---- 选自中国民族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31 14:17: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伊沁阁 于 2013-12-31 14:23 编辑

郭南浦,一个不该被遗忘的人



  

1949年解放军19兵团领导和马洪宾、郭南浦、马震武等在鼓楼观看解放军入城仪式

1949年解放军19兵团领导和马洪宾、郭南浦、马震武等在鼓楼观看解放军入城仪式

1949年解放军19兵团领导和马洪宾、郭南浦、马震武等在鼓楼观看解放军入城仪式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兵团首长与郭南浦在交谈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兵团首长与郭南浦在交谈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兵团首长与郭南浦在交谈



  贺兰山在北,六盘山在南,两山之间的狭长地带则是宁夏平原。六盘山上拔掉一棵草,六盘山依旧是六盘山;六盘山下少了郭南浦,宁夏平原在那个战火弥漫的乱世之中,在那个解放军进军大西北解放宁夏的年月里则可能是另外一番景象。

  当站立在郭南浦的故居——宁夏泾源县黄花乡杨店村二队一座百年老宅前,在史学家和乡亲们理智的分析与讲述中,一个真实的心系苍生的郭南浦又回到了我的眼前。

  肩负责任与使命前行

  宁夏回族自治区泾源县黄花乡杨店村。

  2009年一个春日的午后,我来到这里寻找逝去了半个多世纪的郭南浦(1873-1958年)。尽管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但寻找郭南浦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我在泾源县城打问时,就有人告知10公里外的杨店村里还有他的故居。

  村庄里的一座座土坯房、砖瓦房并肩相连,静卧在半山坡那片暖暖的阳光里。我们在村口问路时恰巧碰见了郭老的外孙、今年76岁的杨吉生老人。杨吉生老人目前是郭南浦留在宁夏唯一的后人,他一生致力于泾源县的乡村医疗事业。

  得知我来打听外公的故事,杨吉生满脸堆笑,大手一挥,把我们带到了他家。他的家也正是郭南浦的故居。百年老宅的木格窗户、门楣、梁柱上雕刻着的花鸟鱼虫无不惟妙惟肖、生动可爱,只是百年的尘埃掩盖住了它太多原来的容颜。杨吉生一家3口就生活在这里。

  热情的杨吉生端上来茶水,浓郁的茶香让人感受到几分郭氏家风的余韵。1894年,21岁的郭南浦中了黄花乡方圆百里的头名秀才,可这并没有给他带来丝毫的喜悦,他依旧跟从父亲钻研医学并攻读《古兰经》,为当地的回族同胞看病。面对积贫积弱的晚清政府,他远离仕途,却能凭借妙手回春的医术和乐善好施的胸怀获得宁夏南部老百姓的尊重与敬仰。

  然而,让郭南浦真正走入公众视野的却是一件小事。31岁那年,他在省城兰州帮一位著名阿訇打赢了一场官司,几乎是在一夜间成名。之后,他在兰州修建了宅第,并先后结识了于右任、马鸿宾等西北政要。在此期间,郭南浦毅然接受了孙中山的主张,于光绪末年加入了同盟会,成为同盟会早期成员之一。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郭南浦组织了“西北回民抗日救国宣传团”,远到香港、澳门等地宣传抗日,募集资金,受到了所到之处回、汉等各族人民的欢迎。他们把募捐来的巨资如数上缴国民政府,以备抗日救国之用。后来,蒋介石闻讯接见了郭南浦。借此机会,郭南浦向蒋介石建议当重视回民教育,蒋介石遂拨款30万元命令其返回宁夏督办回民教育。

  乱世之中办教育,这给兵祸不断、苦甲天下的宁夏南部回胞带来了些许安慰。郭南浦在回胞聚居的海原、固原、泾源、隆德陆续办起了7所中心小学。而他的家乡泾源县,由于他的奔走,打破了此前没有一所完整小学的历史。

  1938年,郭南浦被任命为国民党甘肃省参议员、国大代表。这看似熠熠生辉的光环闪耀在郭南浦头上,却全都成为责任和使命,一个民主人士由此负重前行。

  解救宁夏回民起义军

  1935年10月,红军翻越长征中最后一座大山——六盘山,顺利地走向了延安,而红色的火种也留在了宁夏南部。两年后,辈辈出英雄、代代有好汉的宁夏人民被唤醒了,回族同胞在压迫中高昂起头颅。西吉回族进步青年马国瑞以血缘为纽带,率领回民起义军与国民党军队兵戎相见,并写下了“大事闹起,有进无退”的字样,制定出饱含深情的《抗日工作团团章》。

  但是,大刀长矛与真枪实弹的落差造成了起义军的失败。宁夏回族同胞的第一次起义遭到血腥镇压,起义军首领马国瑞被捕并被押解到了兰州受刑。郭南浦闻讯,力保马国瑞不死,将其保释出来,“软禁”在兰州自己的郭公馆。名义上说是“软禁”,实际上是为了保护马国瑞的安全。

  1939年5月9日,日本轰炸兰州,马国瑞乘乱离开郭公馆,回到六盘山下,迅速策划发动了第二次回民起义。

  这一刻,郭南浦的心情是复杂的,他面对的一方是与自己周旋的甘肃省国民政府,另一方又是自己亲保的回族亲人、朋友,以至于处境两难。

  1939年6月21日,回民起义军转战化平(今宁夏泾源县)时,国民党甘肃军政要员正在绞尽脑汁策划镇压起义军行动,合围之势已形成。为了避免战乱,郭南浦主动向甘肃省主席朱绍良建议和平谈判解决问题,朱绍良欣然应允,派出由郭南浦等4人组成的劝慰团与起义军在化平县谈判。而令郭南浦万万想不到的是,朱绍良把谈判当成了围剿起义军的缓兵之计,导致马国瑞等起义军领导人血染六盘山。化平县县长郝遇林为了斩草除根,血洗黄花乡。消息传到兰州,郭南浦连夜驱车平凉,再从平凉骑着马赶到化平,他走了一路,哭了一路,。

  围剿的国民党军队还未撤走,郭南浦在军界头目李士林和县长郝遇林家中,以其智慧的语言、深刻的思想,阐明了这样做是百害而无一利的。几天后,甘肃省政府很快就派人员携带救灾物资前来化平,每家发3斗(折合约20公斤)粮食以表示安抚。就这样,一场“黑云压城城欲摧”的血腥大屠杀在郭南浦的努力下被阻止了。

  其后,这批起义军剩余的200多人投奔了肖劲光的部队,在延安边区政府礼堂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接见。马思义、周尚义等主要领导人被送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后组建了回民骑兵团,继续战斗在大西北。新中国成立以后,六盘山这片土地上就多出了一个无衔将军,此人便是宁夏回民起义军首领之一马思义。

  力促宁夏和平解放

  1949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兵临兰州城下,时任国民党西北军政长官的马步芳准备流亡海外,力邀郭南浦同往。郭南浦以“老朽无用,不能乘飞机,有生之年不多,想埋身故土”为由没有走。当月26日,兰州解放,统治宁夏的马鸿逵、马鸿宾都如同惊弓之鸟。彭德怀等军事首长为了减少战争损伤,决定和平解放宁夏。解放军第19兵团在兰州寻找对解放宁夏具有影响力的上层人士。这时候,与马鸿宾有着生死之交的郭南浦便走入了他们的视野。

  76岁的郭南浦接受了彭德怀的委派,带着宁夏和谈的光荣使命,往来奔走于解放军和马鸿逵、马鸿宾之间。在他积极奔走说服下,双方最终达成和平协议,在宁夏中宁签订了《和平解放宁夏问题之协议》。1949年9月26日,西北野战军进驻银川。

  没有伤亡也没有损失,这位回族老人为宁夏和平解放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解放军第19兵团为此赠他一面锦旗,上书“和平老人”4个大字。

  解放军进入宁夏的第二天,郭南浦来到了北京,作为民主人士应邀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第一次全体会议,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的亲切接见。此时,他的身份是甘肃省人民政府委员、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

  若干年后的今天,我走在郭老故居门口的便道上,麦垛子上坐着86岁的老教师杨敬德。老人颤颤巍巍地示意我坐下来说话。我在他的身旁坐下来的时候,才知道他因年迈已有语言障碍。在我的采访本上,他歪歪扭扭地写下了“郭南浦、马国瑞、马思义……”等一长串名字。

  黄花乡的百姓们没有忘记郭南浦,每个人或多或少都能讲起一些这位“和平老人”的故事,在他们抑扬顿挫的讲述中,充满了对一位逝者的无限崇敬。

  当地政府官员表示,郭南浦老人不仅是泾源的骄傲,更是回族人民的骄傲,是穆斯林的骄傲。真实的郭南浦就是这样的,他那颗和平善良之心永远不朽。

 
 来源:中国民族报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3-12-31 14:36:09 | 显示全部楼层
和平老人郭南浦


  在兰州市东郊的回民公墓里,有这样一座很不起眼的坟墓:它没有墓碑,更没有墓志;没有苍松翠柏,也没有任何修饰,顶上压着的一排历经风雨的旧青砖,是唯一的标记。这就是郭南浦先生墓。郭南浦一生忧国忧民,乐善好施,曾为宁夏的和平解放作出重大贡献,在各族人民中享有很高的威望。

  

  神医郭善人

  郭南浦(1876年至1958年),名郭福堂,又名均三,出生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泾源县黄花川镇的一个贫苦的回族家庭。郭南浦的父亲是泾源县有名的医生,在父亲的影响传授下,郭南浦年轻时就继承父业,热情地为各族父老乡亲服务,使无数患者解除了病痛。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他替人打官司来到兰州,刚好遇到兰州总兵陆洪涛为治疗其千金的脚病,贴出招请良医的广告。郭南浦闻讯前去,经过1个多月的治疗,陆洪涛爱女的脚疮果真痊愈了,陆洪涛由此对郭南浦十分器重,任他为自己的副官。

  郭南浦不仅医术精良,医德更为高尚。他行医一为谋生二为行善,每遇穷苦人看病抓药付不起钱时,他一律予以免费治疗,久而久之成了兰州以至甘肃省远近闻名的“神医郭善人”。他一生为人耿直豪爽、仗义疏财,以坦荡的襟怀广交天下仁人志士。于右任、傅作义、沈钧儒、马鸿宾、马德涵、达甫生等知名人士都与他有着很深的交情。

  郭南浦还一直热衷于社会公益事业。1929年,甘肃、宁夏遇到百年不遇的灾害,他不仅自己慷慨解囊,还动员社会各界为灾区募捐,并亲自组织人力物力到灾区救灾。1937年,他以国民党元老和国大代表的身份,竭力说服蒋介石指示蒙藏委员会拨款10万现洋,并多方筹资,再加上自己捐款,在海原沐家营、固原、隆德、泾源等地办起了7所中心小学,给学生每人每月发放生活补贴,每校配发一套手工纺织机,作勤工俭学之用。  

  作为一世名医,郭南浦收入不菲,但由于乐善好施,年轻时所置的许多家产、地产,到晚年几乎都变卖光了。他几乎每周五(伊斯兰教主麻日)都要宰牛宰羊干“尔迈里”(伊斯兰教行善的意思)款待穷人,而全家几十口人却落户于兰州市沙场巷一个极为陈旧的小院落。1949年他去宁夏执行和平使命时,全家闹饥荒,人民解放军十九兵团司令杨得志闻讯后,专门派人送去一车大米,以接济生活,而郭南浦却让家人将其中大部分赈济了贫民。

  辛亥革命元老

  清朝末年,朝廷腐败无能,丧权辱国,已过而立之年的郭南浦对知音相杨说:“清廷不倒,国将不国,当今困难之时,吾辈有责振国,只恨效国无门。”正当他处于迷惘之时,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为他指明了方向,郭南浦毅然接受了孙中山的主张,于光绪末年加入了同盟会,成为同盟会早期成员之一。为了争取西北少数民族支持、援助革命,郭南浦曾带于右任、田昆山等人一同会见西北回族上层人士马元章教主,马教主对于右任一行予以热情欢迎,并和郭南浦一起从经济上资助革命活动。

  抗日战争时期,郭南浦充分发挥他在西北各民族中的影响,积极参与抗日救亡活动。当日本帝国主义收买了山东的回奸马良等,在东京成立了所谓的“清真堂”,还妄图挟持在西北地区有很大影响的马震武时,国民政府对此十分担忧。郭南浦表示:“这是倭寇的阴谋,我们应予戳穿。”他以国民党老党员的身份,积极组织西北回民抗日救国宣传团到香港宣传抗日。抵港后,受到各界人士的热情接待,并募得一批资金。

  1941年至1943年,西吉、海原、固原回族人民为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压迫和黑暗统治,发动了农民起义,国民党政府命马鸿宾率部镇压。郭南浦与马鸿宾为至交,他极力劝告马鸿宾要尽可能宽容。由于镇压不力,国民党当局又调集中央军围剿起义军,起义军遭到疯狂屠杀。国民党军队的暴行,激起各族同胞的义愤,国民党政府怕事态扩大,难以收场,请郭南浦出面调停。为了避免群众更大的牺牲,郭南浦将计就计答应去西海固,但提出3个条件:一、中央军停止剿杀并撤离。二、开仓放粮,救济受害、受困百姓。三、事后不能对参加起义人员进行报复。当局迫于无奈接受了这些条件。

  郭南浦到西海固后,促使中央军撤出并动员政府开仓济民,他还冒着危险带领群众掩埋起义者和无辜百姓的尸骨,为阵亡者祈祷。

  “和平老人”

  1948年,中国的革命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全面进攻。为拉拢有威望的上层人士,国民党西北长官公署副长官马步芳亲临郭南浦的住所拜访,还委以“高级参谋”、“高级顾问”之职,诱其出山,郭南浦却以“年迈力衰”为由婉言拒绝。但他对人民的解放事业却竭尽全力,特别是在宁夏和平解放过程中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原人民解放军十九兵团林一生在他的《宁夏解放回忆录》中,记述了他奉彭德怀司令员的命令,随郭南浦等人组成的赴宁夏和平代表团进行宣传活动的所见所闻:

  “……代表团乘一辆卡车,从兰州出发,出东梢门,沿西兰公路,驶向固原方向。太阳依山时分,我们来到六盘山下的瓦亭。这是一个三面环山的小镇,约一二百户人家,大多为回民。我们决定住下来。没有料到,我们这一卡车军民混杂的不速之客,竟给这个小镇带来了惊恐和不安。许多居民不明真相,都躲了起来,给我们的食宿造成了困难。

  我们先在村边两间茅草屋前落了脚,好不容易找到一位头戴白帽、颌下一绺灰须的回族老人。我们说明了来意,并且告诉他这里有郭南浦先生,他露出惊讶的表情!不一会儿,他为我们找来了几名回民老者,他们见到郭南浦,道了声“赛俩木”(问安),显得非常谦恭和尊敬。郭南浦向他们介绍了去宁夏的和平使命,并说明了我们几名解放军的任务;我们也向他们宣传了解放军的约法八章和党的民族政策。之后,我们这一行人,便受到了热情的款待。……郭老先生向村里的回族人民宣传了共产党的民族政策,指出中国历史上‘只有共产党才把我们回民看成一个民族,尊重我们的民族习惯’,今后,只有跟着共产党走,才能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许多老者听后都频频点头。”

  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杨得志上将在其回忆录《横戈马上》中是这样叙述的:

  “这里,我要提在和平解放宁夏中不畏艰险,任劳任怨,做了不少工作的郭南浦先生。……当他知道我们要进军宁夏,又有意和平解放问题时,便主动承担向马鸿逵及马鸿宾通报信息的任务。他说:‘我们与他们虽不同姓,却系同族同教。我愿将大军对回家之情和为国为民的宗旨,转告他们。’我们担心他年事已高,此上银川路途遥远,万一有什么闪失就不好了。这位老人却引用古语侃侃而谈:‘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马之智可用也。’……我六十四军向宁夏进军中宁以南马家河湾时,郭南浦先生等从中宁赶来,向军队领导同志转达了马鸿宾求和的意愿。军领导同志赞扬了郭老先生为了宁夏人民不辞劳苦,长途奔波的精神,请他转告在中宁的马淳靖,尽快下定最后决心。郭老先生返中宁又转赴银川。这时马鸿逵已往重庆,宁夏的军政大权均由儿子马敦靖代行。马敦靖对郭老先生不但避而不见,反而封锁信息,派人监视,以至限时要郭老先生等离开银川。后马鸿宾接待了郭老先生一行。他说:‘马敦靖虽是我的侄儿,但我们多年已不来往。此事他不找我,我也不能找他。只有八十一军马淳靖部我能负责。’经郭老先生的反复做工作及其他各方面配合,我们要六十军代表十九兵团向马淳靖发出通知,表示我们欢迎他们起义,并愿意与他们谈判起义的具体事宜,但不能拖延。我们限定了谈判的时间,明确指出‘过时不候’。这样,马家父子才最后下定了起义的决心。……我们还以十九兵团领导人的名义,将一面绣有‘和平老人’4个大字的锦旗,送给了郭南浦老先生。”
发表于 2014-1-2 21: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2 22:0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27 15: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圣传真道网

GMT+8, 2024-3-29 19:3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