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84866|回复: 0

回回民族精英的一代风采(上)【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24 18: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50年春天,灾难深重的大西南各族人民终于迎来了翻身解放。中央人民政府组织西南少数民族访问团离京赴西南,表达党中央和毛主席对各族人民的关怀和亲切慰问。
  中央少数民族访问团团长

  1950年8月,中央西南少数民族访问团由夏康农、王连芳分别为正、副团长的云南分团到达昆明。云南“回联筹备小组”在正义路南城清真寺,召开全市回族群众大会,各阶层人士3000余人,热烈欢迎来自首都北京的亲人。夏康农、王连芳在会上传达了党中央和毛主席对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的关怀和慰问,颁赠毛主席亲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团结起来”的锦旗,群情激奋,全场欢声雷动。

  深入基层了解民意

  中央访问团深入基层了解民情,通过“回联”邀请回族知名教长、阿訇以及其他阶层知名人士座谈,要求打消顾虑,解放思想,畅所欲言。与会者痛陈百年来回回民族的悲惨遭遇,杜文秀领导反清失败后,遭到清军大屠杀,至今百年,元气未复。国民党统治时期,横遭歧视,某些官员甚至公开称回族为“回匪”、“回乱”,侮回教案,层出不穷……回回民族“因贫致愚,因愚致贫”,互为因果,恶性循环不已。今虽获得解放,当家做了主人,然而经济文化落后,人才缺乏,要求人民政府大力扶持,帮助发展文化教育,广开就业就学门路。

  及时向中央反映群众的呼声

  与会者反复申诉杜文秀领导云南回民起义,建立大理反清政权,坚持斗争18年之久,震撼西南半壁。并非回汉相互残杀,更非“回逆作乱”而是联合各民族人民并肩战斗,与太平天国遥相呼应,共同反对清王朝的专制暴政,与金田起义、辛亥革命同一性质,回民付出了巨大牺牲,土地财产被没收,流离失所。而历来却被封建统治者视为“叛逆”,“逆回之乱”,沉冤莫白。要求党和人民政府给于昭雪,肯定回民起义反帝反封建义举,明令褒扬杜文秀,责令滇西地方政府清朝发还当年没收的回族“逆产”,以兴办回族文化教育事业。中央少数民族慰问团对回族人士的呼声,深表同情支持,郑重表态一定要如实转呈中央有关部门,以实现广大回族群众的夙愿。

  首次云南回族知识分子座谈会

  王连芳还应邀与回族知识分子、干部、大、中学生座谈。笔者敬陪末座,情景历历在目。解放初期,为了提高思想认识,掀起政治学习热潮,《社会发展史》是主要读物之一。开宗明义第一章是“从猿到人”,内容说美国一个小小的达顿城里,一位名叫哥斯布的青年教师被控告,说他犯了罪,因为他向学生说人是猿猴进化的。严厉的起诉书指控:“人是猿猴进化的,那么上帝在哪里呢?”接着批判这是剥削阶级的观点,他们不承认从猿到人,而荒谬认为自己高贵的“蓝血白骨”……回族广大知识分子、群众同样热爱党,热爱祖国,坚决走社会主义道路,只是对“从猿到人”的说法难以接受。有人根本不相信,提出猿既在漫长过程中不断进化,世界上应当存在“半猿半人”或进化到各个阶段的猿人……现代猿是不是已停止进化?还有猿又是什么动物进化的……提出一系列奇谈怪论求教,王连芳不作正面回答,风趣地说:“从猿到人只是一个学术问题,信不信由你,不牵涉其他。”在一阵欢笑和掌声中结束,人人心情舒畅,卸掉了思想包袱。

  多民族省的艰巨工程

  云南是多民族地区,大小民族有26个之多,据1993年普查人口统计,全省总人口为3885.3万人。其中汉族2599.2万人,占65.9%,少数民族人口128万人,占33.1%。解放前,各民族人口分布,均呈大杂居,小聚居状态,发展极不平衡。有的少数民族定居于深山老林之中,与世隔绝,刀耕火种,仍过着原始部落生活。有的地区属于土司、头人统治,这些民族上层人物拥有自己的武装,形成独立的“夜郎小国”,唯我独尊,历来仇视“汉官”,成见极深。今要在这些地区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取得少数民族群众的普遍信任。清除对“汉官”(民族工作队)的仇视,教导他们听毛主席的话,走共产党的路,无疑是一项艰巨的意识形态工程。

  深入边疆宣传政策

  王连芳率领民族工作队深入边疆地区,让党的光辉照遍少数民族的村村寨寨。土司、头人,少数民族参观团走出大山,见到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选派的男女青年进入民族学院学习。使云南有的原始社会少数民族,一下子从奴隶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自称“民族战线老兵”

  由于工作出色,卓有成效。云南省委书记宋任穷,省长周保中向中央请求将王连芳的南来的民族干部留在云南。从此,王连芳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大半生奉献给云南民族事业,从13岁参加民族工作至2000年2月80岁与世长辞,王连芳自称“民族战线老兵”,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

  首任云南民院副院长

  1950年11月,政务院颁布《关于加强培养民族干部试行方案》和《筹办中央民族学院试行方案》,云南民族学院相继筹建,院址选在昆明北门外原南菁中学,1951年8月1日举行开学典礼,王连芳受命为云南这所新型学院首任副院长,代表学院号召全体师生:“好好学习,在毛泽东旗帜下,为各民族人民的团结和发展而奋斗!”

  傣族人称“波涛比老王”

  王连芳除了在民院抓思想、抓教学之外,还担任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边委副书记、省民委副主任,成年累月奔波于边疆各少数民族地区,把党的温暖送给千家万户,西双版纳傣族群众亲切地称呼他“波涛比老王”(胖大爹老王)。

  回回民族干部的表率

  当时,民族干部队伍中少数回族干部抽烟、酗酒,还有的打破肉食禁忌,自以为进步和革命,在群众中影响极坏。王连芳严肃批评,反复强调作为一个民族干部,连自己民族的生活禁忌都不尊重,不恪守,群众看不起,怎么接近你,怎会听你的话,要求立即改正,回归到本民族之中。王连芳作为回族领导干部,一生严于律己,不抽烟,不喝酒。宴会祝酒时,不得不以一般饮料或茶水代酒,深获回族群众的好评,视为回族干部表率。

  敢于直言的好干部

  王连芳从幼年就投入抗日战争,后来领导渤海回民支队配合八路军转战冀鲁等地,歼灭了大量日寇。毛主席钦点“回支”不再参战,转入地方民族工作。建国后,王连芳来到了云南,从此扎根云岭之南,将自己毕生精力无私地奉献各民族的进步与发展,他坚持真理,刚正不阿,敢于冒风险,敢于直言,处理重大民族事件实事求是,显示他的真知灼见,真正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0711177_099625.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圣传真道网

GMT+8, 2024-3-29 05:0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