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楼主: 启明星

苏菲巨著《麦克图巴特》作者: 伊玛目·冉巴尼

   火...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2-19 04:54:3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三封信

阐明历程无终点,真乘的认知与教乘的知识相符合。信是写给他伟大谢赫的。
功干很少的艾哈迈德,在飞速行进和希望及襄助很多的同时,对历程的无终点性的陈述只能是声声叹息。谢赫们对此说:“色热印兰拉”(奔向真主的历程,请参阅前注),有五万年的路程,证据是真主说过:“众天仙和灵魂在一日之内升到他那里。那一日的长度是五万年”(70:4)。事情到了失望的境地,希望必然性的中断了。好在我又坚持了真主的一句话“他在他们绝望之后,降下时雨,广施了恩惠”(42:28)。自近日开始我又在事物中游历。

在追随者们再次纠缠下,我为他们给予了一般性的规定,但是,我并没有承认自己有能力承受引导人的那个品位。但我教授他们一点东西纯粹是处于礼节与仁义的需要,因为他们再三要求,软磨硬缠。

我原来持“存在单一论”的立场,正如我在信中反复说明过的那样,我把真主的用为、德性看作是根本,当事情真相大白后,我抛弃了这一立场。我认为“万物皆源自他(真主)”的话,是最好最正确的。我看到这句话比“万物都是他(真主)”的话有更多的完美性。我从另一个方面知道了真主用为、德性的道理。我看到万物是单独的个体,我的认识超越了更高的层次。我没有了丝毫的疑惑和不解。揭示所带来的一切都符合教义教律,其中与教义的表意无有一根发丝的矛盾。

至于一部分苏菲所揭示的与教义教法表意相矛盾的那些,它要么是不经意而发,要么是在陶醉中说出。否则就不会在表意内涵上有所矛盾。矛盾只出在半途中。这就需要分析和综合,全面地观察。而精神真正升华到顶的人,他从内心会发现揭示的一切都符合教义教律。学者的认识和苏菲的认识之间的区别是,学者以求证和知识来认识,苏菲以揭示和体验认识。但又有何证据来证明他们合乎教义教法的境界状态呢?紧闭心扉,三缄其口是时代的要求。我不知道要陈述什么?我把一部分情况只写了一个底稿,而未能写在这封汇报信中,或许有其奥妙。向你们要求的是,你们在有什么施舍(即向真主祈祷)时不要忘记这个异乡人。不要把他遗弃在异乡的路上。诗曰:你是这句话的始作俑者,如果其中有过分之处都出自你的原由,罗嗦赘言是胆大妄为,“人不会无知于时间及他的过程”。
 楼主| 发表于 2008-2-19 04:54:5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四封信

阐明道乘过程中呈现的境界状态的获得,解释部分追随者的状态。信是写给他尊敬的谢赫的。
功干很少的艾哈迈德陈述的是,显现,即出现在可能世界①阶段的那一显现。它的一部分我已在以前的信中陈述了。它之后出现的是皆备我的万物应俱属性的阶段,它(我的真实面目)好象是一个相貌丑陋的黑女人。在那个独特阶段之后,便会出现在一个不高而很薄的墙上,站立的高个男人的形象中。这两种显现都是以客观的形式显现的,与以前没有这种形式的显现不同。在那种显现的过程中,我出现了一种希望死亡的心态。我幻觉好象站在一个汪洋大海的岸边,想把自己抛进大海中,但是一条绳索从后面拴住了我,我不能跳进大海中。我开始明白那条绳索意味的是对身体的牵挂。我便希望割断那一牵挂,然后出现一种特殊的状态。

体验道路中的那一时刻,我感觉心中只有真主。然后,看到皆备于我的万物属性——后天形成的多种矛盾事物(风、火、水、土)同处一体,同显于一物的独特现象。紧接着,在那些结束之后,它的独特性就失落了,属性不存,只有各种各样的万物存在。看到的独特性也只是一种抽象的形式。在那一属性变为明了时,它如今确已给予了本身。独特性在抽象之前,没有提供给本身。真主啊,只有按照超越的方式,正如形态显现的人的状态那样,真正的寂灭在这一时刻实现了,这一状态实现之后,我发现我的特性和万物的特性是在一种方式之中,不同矛盾事物同处一体的优越失去了。在这一时刻摆脱各种暗藏的举伴成为容易的。此时,“阿冉什”、天地、位置、时间、方向、界线都不存在了。即便我思考多年,也不能获得世界被造化的一丝知识。然后我看到了自已的被规定性(本质)、趣味与个性。

规定性(本质)是在一个穿着破烂的人的形象中,我知道这个人就是个人的趣味与个性。但是他并未以那公正明晰的方式而成形。在那之后我看到那个人身上又套上了一层细薄的表皮,于是我感到自己与那个细薄的皮肤合而为一了。我又看到那个我的规定性(本质)的衣服与他分离,我看到了皮肤中的光亮,然后那个光亮在我的目光中一时一时消失,最后皮肤与衣服都在我眼中消失了。存在的只是以前那种茫然无知。

通过汇报上述这一境界中出现的形式,是我已到了那一认知状态,也好叫你知道它的正确与错误。

上述的形象表示的是“尔牙尼•撒比泰”(万物的本质,真主知性的外现)②。它象是必然世界与物质世界的界线,它们在其边界处分道扬镳,并实现完全的分离。出现在衣服和光之间的皮肤,是存在和虚无的界线。最后我感到自己与那个皮肤合而为一,喻示的是我到达了存在和虚无的界线处。以前我认为境界是存在和虚无的界隔,很明显那是与物质世界格物致知相联系的,现在这是在内心亲眼见到的。以前与现在所见中还有另外的区别,但是在写这封信时都已忘记了。经常得到的那些只是一种智能和难以明示的东西,有时它会象魔术一样出现,然后消失,留下的只是一点印象。不能够对发生的一一表述出来。虽然对心中所发生进行了表述,但我并未将希望寄托它,不认为它是成功的标志。但胆大陈述的原由是,希望获得阁下你们的提醒:获得的都是真实的。并且希望凭你们崇高的面份,易于从低贱的牵念中得到拯救。否则会出很大问题的。诗曰:谁得不到明察的真主及他的特殊之人的襄助,即便是天仙他的记录册也会成为黑色。

谢赫•塔哈•伊本•阿布杜•尼牙孜,是希尔信迪地区著名的谢赫。他与哈吉阿布都•阿齐兹之间有着亲密的友情。他要求亲吻吉祥的双足,做虔诚的忏悔,进入这个崇高光辉的道乘中。他以诚恳、谦虚的态度向我请求,我已命他作了向真主祈求灵感的礼拜,表面上他已有了这种关系。

从这里接受了“济克勒”(记主词的诵念方式)的人们,他们大部分精心维护联系的方式;他们中的一部分是在梦中来相互联系的;他们一部分在来德里之前就已有了联系,先前就已走过了进入境界和沉浸在境界的过程;他们中的一部分已把德性看作是来自于本体的,一部分还没有看到这一点。但是他们中的任何人没行走过“存在单一论”、光和揭示的道路。

曼俩•嘎西木•阿里、曼俩•毛杜迪•穆罕默德、阿布杜•穆民明显地达到了高于“提升”品位的地点;但是曼俩•嘎西木已趋向于从精神升华的最高点开始降下,其余的是否降下还难以确知。谢赫•努尔也接近了那一置高点,还没有到达;曼俩•阿布杜•热哈玛尼也是接近那一置高点的,但中间还有一点距离;曼俩•阿布杜•哈迪耶在沉浸的同时亲莅(体验)境界,他说:“在万物中以清净无染的属性我见证了绝对的清净无染的真主。我看见了一切的行为都源自真主”。给有准备的追求者们倾降的那些,只是由于你们的恩惠与面份,在它的倾降中我没有作用。诗曰:“我是那个艾哈迈德,从来没有变化”。有一天你们在解释境界时说过“如果没有主爱的提升,在到达目标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停滞”。由于你们的襄助,你们也阐明了“主爱”的意义。从那些话上我成全了一个希望,这种胆大都源自于此。
注解:①原文意为:宇宙、世界,在苏菲看来宇宙和世界万物,是真主德性的反映,只是一种幻觉或可能的存在。
②原文意为稳固的标本、范式,《苏菲原理集》中解释为,真主知性中的范式或标本,是万物的成因和本质。
 楼主| 发表于 2008-2-19 04:55:1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五封信

阐明与降下①品位相关的诸境界状态,以及部分隐涵的机密。信是写给他伟大谢赫
来到离去②,存在消失③,面对背向④的人陈述的是,他追寻境界显现已有很长时日。他得到他的“自我”时,他的事情牵扯到一个阶段,假如他追寻“自我”⑤时,他就找到了它,现在它失去了。他得到他的“自我”,同时又失去时,他就不再追寻它,也不打问它。在理论的范围是现有的,在体验方面是离去、消失和背离的。他的外表是存在的,他的内心是寂灭的。是存在中寂灭,寂灭中存在。但寂灭是理论的,存在是体验的。

他的事情肯定是升华之后的降下,不可能是攀越和升华,正如不会把它从“盖利布”⑥(盖利布是心在这里指人)升到“穆盖莱布•盖利布”(穆盖莱布•盖利布是真主,即人不能升华为真主,真主也不会降至人的品位德性)⑦。同样不会把它从“穆盖莱布•盖利布”,降到“盖利布”。他成了在“鲁哈”(灵魂)摆脱“乃夫西”(人性)两个方面的结合体。他们使他成为这两个方面的界隔。即上连下接的中介。由于这个界隔的原因真主给了他益处;对下降他又益于别人,使求益的有益,益人的受益(导师在精神升华中完善了本身是求益得益,在降下中又完善追随的人,在益人中受益——译者按)。诗曰:
它有着源渊流长的典故根源,
如果记录,多少笔都会写断。

然后被呈现的是,左手意味着在获得升华到“穆盖莱布•盖利布”之前的心的位置。至于从高处降下之后,再下降于它的那个心的位置,(虽然说是心)却是另外一个位置。它是左右之间的界线,它正如在拥有者那里是明显的一样。相对于拥有了形而上与形而下之心的人来说,那些没有通过修行而被“提升”的人们,到达“穆盖莱布•盖利布”,就必须与自我修行结合起来。与一个人品位联系的,暗示着在那个品位获得其特殊性。并因拥有那个品位的人,而拥有独自的区分个性。那一区分个性在总体上有着超前的吸引力,所有那些我们都包括在其中。
产生知识和认识的那个存在的特殊性,是与那个品位相联系的。

详细论证心位的知识、修行、寂灭、存在的实质,以及诸如此类问题的信如约发出。赛依迪•谢赫•候赛因起程匆忙,我没有机会把这封信再誊抄清楚,只能把底稿带来。如果真主意欲,会因为你们的阅读而使我们获得荣耀。

升华停滞不前的阿齐兹,从提升境界的高位倒退下来了,但是他面对的不是世界,而是面对着高位。他的升华是勉强而行的。因他有着一种天性的上升关系,从高位处下来的时候带来了屑微的东西和勉强与他相适宜的货物⑧。那一升华的痕迹直到现在还留存于“提升”的关系中,就象身体中的灵魂,黑暗中的光明。但这种提升不是华哲•汗的诱导,而是从他的父亲那里得到华哲•阿布杜拉的诱导的。在那一品位有他们的特殊性,一部分追随者在境界中已经见到,停留的阿齐兹完全包含了上述提到的华哲•汗的学说。

这个境界的痕迹只出现在持久的高位上,需要的是持久的陶醉。部分提升者在进入境界后与修行的不同。另一部分则相同。而在进人境界之后。因为修行的方向,这个提升者在进入境界后是与修行者有不同的方面。在写这封信的时候我已转到了那一晶位,它具体的部分已经出现。没有原因的转向是不容易的,赞主清净他最知事情的真相,阿齐兹已从高境界中下来了几个月,但是他没有完全进入上述的提升晶位,其障碍是因为心思的分散与面对必然之境的同时,他不知道那个品位的事情,或许他在看了我的这些不成系统的话后会完全进入其中,或许他在亲莅(体验)华哲•汗的那个境界之后完全降下。
注解:①原文意为下降、降下,苏菲哲学概念,苏菲认为,修行者的修行实际上是一种精神的升华,阿文称为,意即升上,升腾、升华,当修行者经历了修行的诸历程,认识升华到最高境界,即精神寂灭,陶醉于境界,物我两忘,天人合一后,就要清醒返回于现实世界,升华阶段须清心寡欲,抛弃尘世的一切,割断恩爱万缘。这个阶段又称“卡米里”阶段,即走完修行历程,实现了自我完善。下降或降下是从陶醉、寂灭中清醒与重新存在的阶段,即回到现实世界。导人于主道,又称“穆坎米里”的阶段,即完善别人引导别人的阶段。这两个阶段都完成者,被称为“卡米里”“穆坎米里”的大贤,即“既完善了自己又能完善别人的”外哩。我们将它译为“全己全人的谢赫”。
②原文意为,显示境界到来时,“自我”离去了。
③原文意为,显示境界存在时,“自我”消失了。
④原文意为,面对显示境界时,则对“自我”背离了。
⑤⑥原文意为自我、精神、私欲,心。苏菲哲学概念,伊玛目•冉巴尼及其追随者认为,人的本质由十种妙质和元素组成,五种妙质在精神世界,五种元素在物质世界。精神世界的五种是“盖利布”(心)、“鲁哈”(灵魂)、“辛热”(性),“亥菲”(隐秘的)、“艾亥菲”(最隐秘的)。这五种妙质,在人的身体中有具体的位置。物质世界的五种是“乃夫西”(自我、人性、欲望、心灵等)、风、火、水、土、四行,精神世界仅仅按圆形包括了这两个世界,其一半从“阿冉升”降到土质,一半在“阿冉升”之上,它就是精神世界。物质世界在“阿冉升”之下。当真主造化了人的体形时,就把上述精神世界的妙质寄放在其中。使他从身体上有一种关系与思念。如果仆人的境界状态包含了真主的襄助,他就会联系侍奉真主的一位“外哩”,这个“外哩”会因净化内在、清心寡欲,而命他去苦修、奋斗。使他的妙质,因诸多的记忆和思考而奔向他的根本,据《苏菲原理集》。本文中的心是指圣训“人的身体中有一块肉,它善则五官身骸俱善,它恶五官身骸俱恶,它就是人心”。人心修则善,不修则恶,它与人性相连。

⑦即在境界中带来了他所能接受的一些玄妙知识,正如《五更月》中说的“三更末月正端,一心要玩御花园,登九霄叩玉环,仙童把盏劝御筵,采得几般灵药料,制成济世妙金丹,遇病汉赠一丸,医得疲癃登寿岸”。
 楼主| 发表于 2008-2-19 04:55:2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六封信

解释升华和降下的诸状态,以及其他的问题。信是写给他尊敬的谢赫的。
低贱的学生向你陈述,我们的毛俩尔俩文丁,已将充满关怀之情的信送到了。我已按所有记述提纲的提示,根据时间的需要草就了一个底稿。所写那些知识一部分是完善的,对未完善的部分也作了进一步的完善。但是由于负有送信使命的急迫,我没有得到一个誊抄它的机会。如果真主意欲,我会把它很快送到你们手中。

现在我又发出了另一誊抄好的信。它原是应一部分朋友的请求而写的。他们要求我给他们写些益于他们的道乘修行的忠告,以便他们遵行它的内涵。真的,再没有类似于它那样丰富吉祥的文章。写出它之后,我明确清晰地梦见,穆圣带着很多的谢赫来到我跟前,他吉祥的手中拿着这封信,并亲吻了它,让谢赫们阅读,他说:“应该获得诸如此类的认识”。领受了这些知识的谢赫们是光明杰出的,富有尊严的,他们站在穆圣的对面。穆圣命我将这一梦境公诸于世,让它在那讲坛上公开宣讲。诗曰:“对尊贵者来说世上无难事”。

从你们处回来的时候,由于偏重于面对高位的升华,在很多方面处于不适合引导人的地位。很多时间我都要在角落中静坐,在我眼中(向我求道的)人像是老虎狮子那样出现。我决心诚心诚意的隐居静修。但是始终未能如愿。升华到顶是近主的阶梯,虽然升华没有极限,虽然升华确实是容易的,是持续而轻松易行。状态经常反复更替出现,“他时时都有事物”(55:29)。除真主意欲的外,我超越了所有谢赫的境界品位。诗曰:
我像一朵山丹花在谢赫们手中流传递转,直到把我送到升华的崇高境界。

虽然我数了谢赫们灵魂的数量,但多得数不胜数。总之,我越过了本身的诸境界,就象我越过反映的物质世界的境界那样。对无需接受原因而接受了的无限关怀,我能说明什么呢?出现的贤性之理不可能言传笔述。

伊历十二月我从降下的阶梯下降到心的位置。这个境界品位正是完善和引导人的品位,但是这个品位还需要有许多完善的东西。那些何时才能办到呢?事情并非是容易的,我和引导的谢赫在一起通过了关口。即便真主把努哈圣人一千岁的寿数赏给求道者,他也感觉不到轻松和容易。而且这个专属于全己全人导师的道理,在那里追随者没有可能得到。即便是一个“艾夫拉迪”的大贤,他升华的终点,只是到于了根本品位的起点。请仔细思量。“艾夫拉迪”的大贤无法超越它。“凡恩典都在真主的掌握中,他要赏赐谁就赏赐谁,真主是有宏恩的”(57:59)。这就是我于完善和引导别人上停住不前的道理。光明的失去只是由于显示光明的黑暗隐去,而不是别的东西。但一些人在他们的思想中掺和了不适宜于表达的东西,诗曰:
傻瓜怎能知道贵人的状况,
缄口沉默是为平安。
象一些臆测,往往会承受伤害。对这些大人的事情,无法接受时,应该闭上他们恶意猜测的眼睛,象这些理论或许别的人有接受的余地。诗曰:
我是寂灭的人你不要追根问底,
对于寂灭者不可说三道四。
翻译的阿语诗曰:
将其自身寂灭于真主中的人请对其停止攻击,
辱蔑他会带来伤害要千万注意!
应该对真主的怒恼好好思考,对真主欲其完善的事情,说长论短是非常不合时宜的,而且事实上是对真主的抵触。

刚才提到的心的位置中的下降,实际上是在区分的境界(即从天人合一中清醒过来,区分出万物是万物,真主是真主)中下降——即下降到引导人完善人的位置。这个范围内的区分,表示的是“乃夫西”
(人性)进入“鲁哈”(灵性)的强光之后,“乃夫西”(人性)区别于“鲁哈”(灵性),“鲁哈”(灵性)区别于“乃夫西”(人性)。所谓的灵性强光就是融合或天人合一,在那之前领会的融合、分离便是陶醉。见主应该是把真主与造化物区分开来。但有些人,他们妄称真主与造化物区分的见不是真的。而且把上述的灵性妄称为真主;他们妄称“鲁哈”(灵性)与“乃夫西”(人性)的区别分离是见到了“乃夫西”和真主的区分。陶醉者的很多认识都可如此推理。的确事实的真在那里消失了,一切事情都在真主掌握中。我记录了“提升”与“修行”者的认识,这两个品位的真意我会在别的信中详细阐明,如果真主意欲,你们尊贵的目光会很快获得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08-2-19 04:55:3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七封信

这封信中有升华与降下相关的诸情况,信是写给他尊敬的谢赫的。
低贱的仆人陈述的是,几月来停滞不前的阿齐兹,在我写信的时候,以升华方式,从停滞位置上再升华开始出现了。他又从升华后开始下降了。但是他并不是完全的降下。

在这个境界品位之下的其余的人也升华了,又从那一高品位上原路降下。此后出现的所有状态我都会向你汇报的。如果拥有境界状态的人,在他的状态揭示之后写了一点东西,他肯定是最接近正确的。这一降下所产生的理由或公理是有力的。我由于用了一种汤药而突然出现了身虚体弱,我未再从事这种降下的事情,没有见到它的结果。如果真主意欲,它将会再出现。
 楼主| 发表于 2008-2-19 04:55:5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八封信

阐明获得转化①之后的稳固②;阐明三个贤品的阶段;阐明”必然的存在”是人对真主本体附加的认识,以及其他的问题。信是写给他尊敬的谢赫的。
功修很少、缺点很多的艾哈迈德•本阿布杜•艾哈迪向你陈述,境界状态是持继不断的。我们胆大冒昧地向你陈述它。由于你们崇高的吉祥和面份,真主从境界状态的奴役中,释放了我们,使我们成为摆脱境界状态的自由人。使我摆脱转化之后获得了稳固。事情的获得者手中没有什么存在,只有茫然失措和羸弱无能;连接未成,只有迁移分离;临近未成只有遥不可及;认知未增,只有未知,知识未增只有无知。毫无疑问先前的陈述只能停止了。不但不能大胆地缶你陈述分别日子的状况。而且我的心冷淡了,就象一个颓废的人那样,根本不注重于某件事情,也没有激情渴望,也不能从事某一种功干了。诗曰:我是一个无用的人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无用之人就是颓废的代名词。

让我们言归正题,奇怪的是现在真主已使我获得“真实的信念”的境界③——其中抽象认识和目击亲证互不妨碍遮蔽,寂灭存在融合于其中。茫然失措和迹象失去的同义词是认知和感悟;在异乡陌生感中却有亲切和他乡遇故知的感觉。在知识和认知存在的同时,毫无所获只有无知茫然的增加。诗曰:“难道不是吗?你们对相关茫然失措者感到奇怪”。真主以无限临近和完善阶梯的纯粹襄助,赐予了我们没有终点的升华。在贤品境界之上有目击亲证的境界品位,贤品与目击亲证的境界相比较,犹如外在形式的显现和本质自身的显现那样。而且它俩之间相距之远,比这两个显现之间的距离更遥远。目击亲证的境界品位之上的情景人无法表述,其差距之甚人无法比喻。确实真诚的品位之上是圣品境界。在确实真诚的品位和圣品境界之间不应再有品位,而且它也是不可能有的。这一论断,即不可能有的论断,是我凭正确无误的“揭示”而明白的。真主的一部分“外哩”们,因这两个品位的原因肯定了它,并把它称为“临近的品位”。我也得到了它。在多次照面和啼哭衰怜之后我见到了它的本质,首先它是按照伟大谢赫们阐明它的层次而出现,然后事情的真相就变成了已知的。是啊!这个品位的获得只是在升华的时候,确实真诚的品位获得之后,但是它不能通过思考。如果真主意欲,见面之后我们将详细具体地汇报事情的真相。

那是一个非常崇高的品位,在升华的位置中没人知道它之上还有别的品位,在这个境界品位中会呈现出存在(德性)依附于真主的本体,正如正统派(克俩目)的学者们肯定的那样。“兀诸迪”④也存在于道乘中,升华在它之上发生,正如谢赫•艾布•穆卡菜姆•鲁坤•迪尼•尔俩文•道菜提在他的部分著作中说的,“兀诸迪”之上是令人神往的仙界。确实真诚的境界品位是其余的、可观世界的境界品位,比它更低的是圣品境界,实际上圣品比它更高。它是完全清醒和存在的品位,在这两个境界品位之间,临近的境界品位中不会遇到界隔,的确它看到是纯粹的清净和完全的升华,它俩之间有很大差别。诗曰:他们象他们的鹦鹉一样停在镜子之外,我的语言是我无始的导师对我说的。

理论求证的教法知识变成了必然揭示的,它与教法学者的理论之间没有一丝一毫的矛盾,它只是把那些概括的知识变成了具体的细化知识;从理论上摆脱出来到达必然王国。有人问伟大的华哲•拜哈文丁•乃格升班迪修行的目的是什么?他说:“修行的目的是把概括的知识变成具体的细化的知识,求证的知识变成揭示的知识”。他并没有说获得教法以外的其他知识。是啊在修行的道路中会出现很多的知识和尊贵的认识,但是应该超越它。修行者持长期没有到达终点之终点的,那个确实真诚的境界品位时,他就与这个本质的认识和真理的知识无缘。但愿我能明白,一部分“外哩”断言他们自身获得了这个光辉的境界品位,但他们却没有获得与这个境界品位相关的知识和认识,它的道理是什么呢?拥有知识的人之上还有一个细知的真主。我也洞悉了真主的前定和大能的机密,我按照与教法律例不发生矛盾的方式,避免了在有关自由与前定争论的缺陷。我明白了这些机密。这些机密的显现犹如十五晚上的圆月,奇怪的是与教法的根本不存在矛盾的同时又隐藏的道理是什么?假如其中有矛盾的气息肯定是隐藏的原因。请记住,对真主的行为不可问为什么?诗曰:朋友啊!谁是在他(真主)的惩罚中,排除喜悦和顺从而说三道四的人。

在升华的境界品位中,知识和认识的倾降犹如春云降春雨一样。在那里我的能力虚弱得难以承受,所谓理解能力只是通常的一种表述。难道不是吗?“国王的赐予只能由他的骑乘承载”。起初的想法是把这些稀奇的知识记录下来,但是我没有成功,使我在这些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困难和重负。事情的最后我又如释重负。因为倾降这些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一种才气和能力,而不是为记而记。正如追求知识的人获得知识是为了得到一种知识和能力,目的并不仅仅是为背记词法、语法而背记语法、词法。
让我们对上述的部分知识再陈述一下,真主说:“任何物不似像他。他确是全聪的,确是全明的”
(42:11)。这句话一开头就确定了真主与万物纯粹无干,正如它的明文那样。“他确是全聪的,确是全明的”完善了这种无干。他的解释是,造化物确定有“听与观”,肯定会产生人与真主的观与听有相似性的认识,即便在总体上真主否定了人类的观与听的原始性,正是为了革止这种认识,即“全听全明”的只是真主。而非他以外的任何物。

存在于人类身上的耳与目,不具原始性的听与观,正如真主造化耳朵与眼睛那样,以惯常的方式给他们无感应的本性,造化了这些言、观、听、想、做的诸属性之后,创造了听力听觉与视力视觉。假如我们说它有感应效果或作用力,那么其中的感应作用也是真主所造。正如他们(人类)的本身就是纯粹的无机物一样,他们的属性同样是纯粹的无机物。比如大能的真主以他的大能在石头中造化了语言功能,事实是不能说石头是说话的,不能说石头具有语言的属性。这种形式正如石头是无机物一样,人的属性还是如此。如果假定石头有语言的功能,充其量它也是一个发言发声不具生命的无机物。人所有的属性都属此类,是真主的所造。

更有甚者,如果听与观的属性在耳与目以外的器官上显现时,它俩的特有属性就会被真主排除。只是真主以最相宜的方式需要了它俩(耳与目),而排除了其他的属性。使他俩具有了听与观的功能。

真主首先给人类造化了认识的属性,然后造化了认识的对象,然后造化了与认识相关的功能,然后使那个认识对象给他以揭示。然后在造化了认识的属性之后,在其中造化了仅仅是习惯方式的揭示功能。应该明白,在揭示中知识不能涉及。同样,给人首先造化了耳的属性,然后造化了听觉和对听觉对象的感应,然后造化了听力,然后造化了对听觉对象的认识。同样的对人造化了眼睛,然后造化了眼珠的转动,和看的对象,然后造化了视力和对所看对象的认识。其余的属性依此类推。“全聪的、全明的”正是人的“听与观”两个属性的起点,人不是那样的,不可能是“全聪的全明的”。可证实的是人类的属性正如他的身体一样是无机物。上述话的宗旨自始至终都是否是定人们的属性,他们不会有全听全明听的属性,“全聪全明”的那个属性确定是真主的。从而经文将清净无染与比喻象征手法集中使用,完全肯定了真主的清净与万物的无干,自始至终排除了类似性。

综上所述,我认为,第一种认识就是把这些属性确定于真主,认为人的本身纯粹是无机物,把从人身上显出的这些属性,称作象是水在缸或罐中涌动。这种认识是与贤品相联系;第二种认识我认为把这些属性看作是类似于无机物的。认为他们象无机物一样是无感知的,正如真主指出的“你确是死的,他们也是死的”。这种认识是符合直观大见的品位的,在这里还应明白这两个品位之间的不同。积少成多,点滴成河。诗曰:“从春知丰年”。同样拥有这个崇高品位的人,把人类的所有行为看作是死物和无机物一样。他们不会把他们的具体行为和后果归于真主,而推脱说:“这些行为的主动者是真主”。真主是尊大清高的,与这些是无干的。比如,当一个人推动了一个石头,没有人说这个人是动的,而他是石头运动的始作俑者,被动的只是石头,同样石头是纯粹的无机物,石头的动也是纯粹的无意识。假如这块石头伤了人,不会有人说是石头伤了人,而会说是动了石头的人伤了人。教法律例的学者的话是符合这个认识的。他们说人类的行为是真主的创造,同时他们所做出的行为还有个人的意志、选择在其中,他们的行为和后果不具造化成品性,不影响前定性和规定性。

如果有人说,如此解释他们的行为,把他们的行为与后世的赏罚联系起来是无法理解的,他们象一块石头承担工作,又把他们的行为归于善恶,这该如何解释?

我说,石头与有责任的人是有区别的。在委托他责任时给了他承担责任的能力和意志,与承担责任的人不同,石头没有能力意识。承担责任的人有意志,但是意志也是在不影响成就意愿的情况下由真主创造,那个意志也象是无机死物。它的益处只是在以习惯性的方式实践之后而被造化。假如有人说,人的能力是有影响力和效果的。正如河外地学者⑤主张的那样,那么这个影响力和后果是被造化的,就象是人的本身一样,其影响和后果根本没有选择性,后果是无意识的死物。比如一个人看见头顶一块石头,由于一个人无意识的触动滚落而下,打死了一个牲畜,那么这个人会认为这个石头是无意识的,同样他认为触动石头的行为是无意识的;他认为被打死的畜生也是无意识的,他无法知道会被打死的后果。

人类的本身、属性、行为都是纯粹的无机物,是无意识的死物。而真主“他是永生不灭的,是维护万物的”(3:1),“他确是全聪的,确是全明的”(17:1),他是“全知的、彻知的主”(66:3),他“确是为所欲为的”(1l:108),“你说:假若以海水为墨汁,用来记载我的主的言辞,那未,海水必定用尽,而我的主的言辞尚未穷尽。即使我以同量的海水补充之”(18:110)。

我已损坏了许多仪规,过度的繁琐使我能做什么呢?的确表述来自真主的这些话,我是欲罢不能。我揣测话说长了会增加优美。每逢有人说,把那崇高境界中的体验和甜蜜表述一下,但我自己因为没有得到适合说那一方面事情,或凭他的尊名开口叙述的能耐和资格,诗曰:
以玫瑰和麝香的水汁涮口千遍,
但我没有资格叙述清高的真主。
“人不会无知于时代和它的发展过程”。希望的是你们的情份和帮助,从我自己的坏事上我能汇报什么呢?我在自身中每有所得都是起自于你们崇高面份的注重和关怀。否则“我还是原来的艾哈迈德,我不会有所变化”。

米扬•谢赫•候赛因给他已显示了“存在单一论”的道路,现在他因它已得了很多。他心中的想法是从“存在单一论”中摆脱出来,到于“茫然失措”的境地,因为它是目标;穆罕默德•刷迪格,因为他太小不能约束自己。如果他在旅行中陪伴我,他会得到很多的升华机会,有一次在山脚下陪伴我行走时,他便得到了很多升华,从“茫然失措”的海中吮饮了几口,在“茫然失措”的海中与我有一种完全的关系;谢赫’努尔也在那一品位中,他的升华有了质的飞跃;我的亲戚中有一个孩子,临近显现上他有极其崇高的境界状态,而且还是先天领受的。

提示:本信及之前的十六封信都是作者写给其导师穆罕默•巴吉的,汇报了他在升华之后境界状态中的神奇之事。对于所述之事,不能身临其境的人一是难以接受,二是难以理解,对译者来说也只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对此只是有所了解或知道有那么回事就足够了,不求全面掌握或深解;对身临其境的人相信心有灵犀一点通,会心领神会。尤其是信中所述修行过程中的各个境界、品位,无有体验的人永远是门外汉,译者也一样,无法入门,更不能登堂人室窥其究竟,当然不能给读者以满意或完整准确的解释。希望能够谅解。译者只能就文字直译出来。何况这部分内容在整个著作中分量很少,请读者不要纠缠于这些论述,而应该把重点放在对世界、社会、人生、教义、教法的论述方面。
①②原文意为着色、添彩。稳定坚固,按《玄机与真光》附表,是修行达到了第六境界,是最玄妙的位置,是因真主而认识真主的历程。《苏菲原理集》“寂灭之后重新存在的状态下,以尊名的显现与万物合一的境界中的最后转变,从而与万物分离,区分出万物是万物真主是真主的稳定的认识阶段。”
③原文《古兰经》中的术语,马坚先生译为“这确是真实的信念”(69:51)“这确实是无可置疑的真理”(56:95)。
④原文意为存在,《苏菲原理集》;“以他的本身直觉真主本然。因此它被称为合一的来临,是存在的来临”p90。

⑤据马坚先生《教义学大纲》解释:“阿拉伯人称阿姆河以北的地方为河外地,就是中亚细亚地方,那些地方的居民都信奉回教,在那里产生过许多著名的回教学者。习惯上称他们为河外地的学者”。这部分学者认为:(真主的)“那些作为,都归根于造化,造化与生活发生关系,便称为致生;与死亡发生关系,便称为致死;与形象发生关系,便称为赋形;与生计发生关系,便称为给养……致生、致死、赋形、给养、都是造化;但因各种关系的特性,而有这些特殊的名称”。(《教义学大纲》P61)涉及“观”便是“全明”,涉及“听”,则是“全聪”等。
 楼主| 发表于 2008-2-19 04:56:1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九封信

委托一部分需要照顾的人,信是写给他尊敬的谢赫的。
低贱的侍者要陈述的是,从军队中来了一个人,他告诉的是,应受款项和薪水的人是德里和希尔信迪集两地的穷人。因为去秋的原因停止了,而把它推给了你们,以便联系落实应受的人。基于此我才大胆提出,如果这个信息确实,以谢赫•哈费兹•艾比•候赛因名义申请拨付一千迪尔汗。他是谢赫的代理人,是确定的副手。他俩还健在,他俩没有可疑的坏毛病。他们两个都是可靠的,上述的两位都在希尔信迪。
 楼主| 发表于 2008-2-19 04:56:2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封信

委托一部分需要照顾的人,信是写给他尊敬的谢赫的。
低贱的仆侍陈述的是,因为希尔信迪的哈比本拉的母亲和他的妻室,以及在申请书中提到的其他人的救济款一事,我们反复地麻烦你们。如果上述人的救济款项在德里,就让我们的毛俩阿里付给他们。他们一部分人委托人来问情况,一部分人亲自来看情况。如果他们的款项不在德里。上述的人需要生活,他们请求核准分给他们的财产。谨此再不多言。
 楼主| 发表于 2008-2-19 04:56:4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一封信

阐释贤性①的品级。尤其是穆罕默德至圣的贤性:称颂崇高的“乃格什班顶耶”②的道路,他们道统的高洁以及它优越于其他的道统。信是发给谢赫•穆罕默德•麦克•伊本•哈吉•穆萨•嘎勒•拉赫尔的。
你光辉、奇妙的信函已送达羸弱、瘦骨嶙峋的仆人处。愿伟大清净的真主以人类领袖穆罕默德的情份,使你们的事业轻松成功,使你们的祈护得以接受,并纯洁越轨的目光。

我的弟兄你们应该明白,苏菲们将寂灭称之为死亡前的死亡③。如果它未实现,接续神圣的方面就难以成就,而且不可能脱离对物质世界荒谬崇拜物和自身精神领域私欲神灵的膜拜。伊斯兰真谛未落实,信仰未完美,怎能进入崇拜真主的行列和到达“奥塔迪”④的贤品。更何况这个“寂灭”只是投放在贤品诸阶段的第一步,正如获得起步的最前一点。应该从贤品的始推理它的终,从它的起点推知它的终点。人说的多么好“从花园的情况推知春景”“从春天可知年景”。

贤性的品级一级高过一级,因为按照每位先知的脚步贤性亦有其特殊性。品级最高远的是我们先知穆罕默德的路线。因为真主本然的自我显现中无需相关的名称、属性、用为和推论⑤(更超名象真谛现)。无有偏激与消极的中庸,都是为穆圣所特有的贤性。横于认识真主存在面前的知与证的幔帐和推论都被撕破⑥,是在穆圣的这个品位中实现。与“尔冉杨”⑦联系的境界便成就了,非推论的、揣测的真正的认识才得以实现。完全地遵循了穆圣行止的人在这个尊贵的品位中自有他完美丰厚的份子。如果你们向往这个极致的贤性,就遵循穆圣的一切,完善这个崇高的品位。

真主本然的显现在大多谢赫们那里,是闪电一显,即幔帐撕破,本然显现只是在瞬间,犹如闪电一般。然后尊名、德性幔帐又垂落下来,真主本然之光依然被遮,真主本然的来临犹如闪电瞬间完成,更多的是本然的隐匿不见。而在乃格什班迪大人们那里,本然的来临是经常持续的,时断时续、时隐时现对他们来说不存在。这一伙大人的完美是高于所有的完美,他们的道统高于所有的道统,正如他们所说:“我们的道统高于一切的道统”。他们所要求的道统就是要真主本然自显境界的经常持续。

比这更使人惊奇的是,在这些完人们的道乘中终含于始。始包含了终。在道乘中他们跟随了使者的弟子,那些圣门弟子他们从一开始追随使者就轻而易举地获得终极。那就是把终包含在始中,这正是穆圣的贤性高于所有先知的贤性处,同样这些(乃格什班迪)的贤品高于所有“奥利雅”的贤品。如何不是呢?的确,他们的贤品可追溯到伟大的松迪格•艾布•拜克尔,是啊!虽然完美谢赫的个别人已获得了这个贤品,但是他也是从伟大的松迪格•艾布•拜克尔的薪火点燃的。正如艾布•赛尔迪从这个连续的圣训上所说的,“伟大松迪格的长袍到达了(接续了)这个谢赫•艾布•赛尔迪。这也正是《奈夫哈提》一书中引用的。表述崇高乃格什班迪这一道乘方式的目的是,鼓励在这个道乘中追寻,除此目的我有什么呢?”解释它的完美又有何益呢?毛拉维在《玛斯纳维》中说:它的解释不适宜于大众,合适的是隐藏它,犹如暗藏的思念者,但是我叙述它是鼓励人们,失去之前于其中努力以便他们不要难过。向你们及全体遵循正道者问安。
注解:①原文意为贤品,贤性等,《苏菲原理集》:“它是于自我寂灭时真正的功修支柱,那是真主让他掌握了真理直至使他到达近主和本然显现之品的极处”。

②原意为划线,图画等。此处是指布哈里的拜哈文丁革新了的乃格什班顶耶的教团。在这里作者对乃格什班迪的称颂并不是出于狭隘的门户偏见,而是赞赏其认识方法的与众不同。乃格什班迪教团详注请参阅《中国伊斯兰教百科全书》P413。

③苏菲认为一个苏菲功修者必须在真正的死亡来临之前就应该有一次死亡,即“凡纳”寂灭。因为圣训中曾说,“在死亡来临之前,你们先死一次”。

④原文意为:桩子、楔子,据《苏菲原理集》“固图布”的外哩有八类。这里是指“固图布•奥塔迪”是“固图布”中的第五类,意为支柱的“固图布”,共有四个,相当于东西南北的四根支柱。详释见《中国伊斯兰教百科全书》P183,“古图布”条。

⑤在苏菲看来,对真主的名称、属性、用为等的表述,只是人类按照自已的理性能力的理解。只能是一种语言所能达到的极致。其实真主的本然与人类的表述大相径庭。所以苏菲追求的就是突破这些附加于真主的表述,而认识无如何无似象的本然的真主。

⑥这里表达的意义可用《五更月》表述,“更超名相真谛显、——扯破纯一锦幔子,钻碎一真玉泉窠”。即超越了语言的表述范围,进入了超然的境界,认识了真主的本然。

⑦原文意为:裸体、一丝不挂等。这里意指,一般人都是通过知认,即以诸名、德性、及推论认识真主,在这里就是突破理性认识,进入超然境界,不附加理性的固有的先人为主的认识条件,而直观真主的本然。正如王岱舆所说;“盖真一之本然,非从所生,亦无从所生、无似象、无往来、无始终、无处所、无时光、无依赖、无气质、不囿物、不同物、所以智慧之觉悟,声色之拟议,皆无能为矣”(《正教真诠》)。下文“真主的本然显现”当属此意。
 楼主| 发表于 2008-2-19 04: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二封信

发给谢赫•阿布杜•曼智迪•本•谢赫•穆罕默德•穆凡梯•拉赫尔,阐明“鲁哈”(灵魂)和”乃夫西”(人性)之间的关系;阐明它俩的升华与降下:阐述“鲁哈“(灵魂、精神)和身体的”寂灭”,以及它俩的重新存在;说明召人于主道的品位,以及“奥利雅”①的浑化寂灭,和清醒返回召人于主道之间的区别。
赞主清净,他使光明与黑暗综合于一体,将无方无位与有方有位合而为一;他又使黑暗热爱光明,使它渴念于它;并使完美的喜爱而与它同处融汇。并因这—关系以便增加光明的亮度,以黑暗相伴使它的清亮更加完美。正如镜子那样,如果要磨亮镜子,为使它明亮,就有意识的先上一层土,使它与土的黑暗相伴,以便它一擦更亮。并以泥的混浊增强它的明亮俏丽。此后那个光明便忘记了它当初成就的见证神圣真主与认主拜主的先天约会的特性。而且因为沉浸在只见认它黑暗的爱人与物质形体的密切关系,而无知了它的本身,和它存在的责任。它在伴随黑暗中便变成了薄福者,它在相伴黑暗中荒废了吉祥和尊贵。如果它只停留在这个深沉的狭沟中,而不摆脱出来到达宽阔的海空。那多可悲啊,所有的可悲只属于它。造化灵魂的目的难以实现时,它就废弃了它先天的禀赋与预约,迷误便是永远的迷误②。如果因为它的善美占了优势,它意识到对它无尽的襄助,它就抬头昂扬,忆起这失去的一切,便迷途知返。诗曰:如果人们朝觐的是土石砌成的天房,我希望我的正朝副朝都朝觐的是真主。

如果它以最优美的方式再一次获得沉浸在见证神圣的真主,以最完美的理由容易地趋向神圣的方面时,浊体就会服从于它,它就被卷在真主的襄助强光之中,这个沉浸达到遗忘了与浊体的关系,无知了它的本身和它存在之所有责任他便消融在目睹光之光中。由于身体和灵魂寂灭的获得,幔帐之外使它获得了真主的莅临。如果在寂灭之后还由于那一亲证,它又获得了重新存在,寂灭和存在它确已完成,一般称他为贤品是准确的。此时,他的境遇不外乎两种,要么全沉浸在亲证中,永远消融在其中;要么返回现实之中变成内心与主同在,表面与人相伴的形式,召人于主道,献身宣教。灵魂从浊体的囹囿中摆脱出来,奔向真主。由于这一摆脱,它就成了右边的吉庆者,虽然事实上它不存在左或右的方位。但是因为综合了幸福与吉祥,右更适合他的状态,更适宜于他的完美,正如穆斯林从阿布杜拉•伊本•欧默尔和铁密兹传来圣训所言“一切的真善美都掌握在真主吉祥的右手”。那个浊体从灵魂的升华中下降在拜主和履行顺主义务的品位中。我们以光表示灵魂的无具体位置,而且反映了光明是它的精粹。将“乃夫西”(人性、肉体)限定在黑暗中。同样“显然的”表示的是灵魂,“潜在”的表示的是“乃夫西”。

如果有人说,寂灭浑化的“奥利雅”还是感知于世界,面对于世界,和常人一样混杂社会,共同生活,那么永远寂灭和奔向真主的意义是什么?他们与宣教而召人于主道的返回者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我说的完全寂灭和奔向真主是指“乃夫西”(人性、自我)和灵魂一齐的奔向,是身心俱诚,敬拜真主正如上面已论述过的那样。至于对世界的感知和方式只是以自然感觉和自然力,以及象是具体“乃夫西”行为的肢体活动来进行的。总之,整体是寂灭消融在亲证目击的灵魂的强光之中,他的具体行为,依然没有松懈地存在于上述的感知感觉和行为器官中。

返回于现实的人则不同,“乃夫西”转成安宁的之后③,为了度化世人,召人于主道,就从灵魂之光中抽出,使他获得与现实相适应的关系,并因那种关系在响应的宽阔领域中实现度化世人,召人于主道的目标。

至于“乃夫西”(人性、肉体)是总括的整体的,感觉与它的方式是具体的细化了的。因为“乃夫西”它所拥有的具体行为是与松果形的心相关联的。心由于它综合的本质而与灵魂相联系。从灵魂而来的倾降认识,首先落在心上,然后通过其余的能力传达于具体的五官肢体。灵魂之光的精粹存在于整体的“乃夫西”(人性、身体)中。永远沉浸在寂灭浑化中的“奥利雅”,与度化世人召人于主道而返回者之间区别就清楚了。

应该明白,第一伙人是陶醉者,第二伙人是清醒者。第一伙人是光荣的,第二伙人是优秀的。第一伙人的品位是相关于贤品的,第二伙人的品位是相关于圣品的。

愿真主以奥利雅的尊贵使我们得以荣耀,把我们坚定在跟随一切先知的完美之上,愿真主赞美我们的圣人并给他所有的近侍天仙的弟兄,和清廉的仆人以平安直到报应日。

写这封信的人,我因为是非阿拉伯人,阿拉伯语使用的并不好,但是当他们用阿拉伯语写来尊贵的信件时,我就只好照他们的方式用阿拉伯语写了。信的最后向你们致安。
注解:①原文可译为贤人或超人,意为“真主的朋友”,“近主者”,或“圣徒”。

②这一段是作者对灵魂(或精神)和肉体关系的抒发。文中的“光明”和“无方无位”指灵魂,“黑暗”和“有方有位”指肉体,因为人是从土而造,身体中有风火水土四元素,因而清代穆斯林学者便将“黑暗”一词译为“浊体”。灵魂在肉体中不具方位,身体具有方向和位置。该段文字着重论述的是,灵魂由于与肉体结合,品尝了人间烟火,而忘记了自己认主拜主的先天之约,一味沉迷于浑尘世俗。而迷失了自己的真性。

③此指灵魂征服了人性,人性顺服了灵魂,(古兰经》云;“人性是躁动的”,此时人性由躁动变成了安宁,全身心的投入了敬主拜主之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圣传真道网

GMT+8, 2024-3-29 23:0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