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06315|回复: 1

回医回药 |《回医诊断学》问诊(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2-28 00:00: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一般问诊
1.问诊开始,由于对医疗环境的生疏和对疾病的恐惧等,患者就诊前常有紧张情绪,医生应主动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环境以解除患者的不安心情。注意保护病人隐私,最好不要当着陌生人开始问诊,如果病人要求家属在场,医生可以同意。使用恰当的言语或体语表示愿意为解除患者的病痛和满足他的要求,尽自己所能,这样的举措会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很快缩短医患之间的距离,改善互不了解的生疏局面,使病史采集能顺利地进行下去。

2.尽可能让患者充分地陈述和强调他认为重要的情况和感受,只有在患者的陈述离病情太远时,才需要根据陈述的主要线索灵活地把话题转回,切不可生硬地打断患者的叙述,甚至用医生自己主观的推测去取代患者的亲身感受。只有患者的亲身感受和病情变化的实际过程才能为诊断提供客观的依据。

3.追溯首发症状开始的确切时间,直至目前的演变过程。如有几个症状同时出现,必须确定其先后顺序。虽然收集资料时,不必严格地按症状出现先后提问,但所获得的资料应足以按时间顺序口述或写出主诉和现病史。如此收集的资料能准确反映疾病的时间发展过程。

4.在问诊的两个项目之间使用过渡语言,即向病人说明将要讨论的新话题及其理由,使病人不会困惑你为什么要改变话题以及为什么要询问这些情况。如过渡到家族史之前可说明有些疾病有遗传倾向或在一个家庭中更容易患病,因此,我们需要了解这些情况。

5.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类型的提问。一般性提问(或称开放式提问),常用于问诊开始,可获得某一方面的大量资料,让病人像讲故事一样叙述他的病情。这种提问应该在现病史、过去史、个人史等每一部分开始时使用,如:“你今天来,有哪里不舒服?”待获得一些信息后,再着重追问一些重点问题。

直接提问,用于收集一些特定的有关细节,如“阑尾切除时你多大年龄?”“你什么时间开始腹痛的?”。这样获得的信息更有针对性。另一种直接选择提问,要求病人回答“是”或“不是”,或者对提供的选择作出回答,如“你曾有过严重的头痛吗?”“你的疼痛是锐痛还是钝痛?”。为了系统有效地获得准确的资料,询问者应遵循从一般提问到直接提问的原则。

不正确的提问可能得到错误的信息或遗漏有关的资料。以下各种提问应予避免。诱导性提问或暗示性提问,在措辞上已暗示了期望的答案,使病人易于默认或附和医生的诱问,如:“你的胸痛放射至左手,对吗?”“用这种药物后病情好多了,对吧?”。

责难性提问,常使病人产生防御心理,如:“你为什么吃那样脏的食物呢?”。如医生确实要求病人回答此为什么,则应先说明提出该问题的原因,否则在病人看来很可能是一种责难。另一种不恰当的是连续提问,即连续提出一系列问题,可能造成病人对要回答的问题混淆不清,如:“饭后痛得怎么样?和饭前不同吗?是锐痛,还是钝痛?”。

6.提问时要注意系统性和目的性。杂乱无章的重复提问会降低患者对医生的信心和期望。例如,在收集现病史时已获悉病人的一个姐姐和一个弟弟也有类似的头痛,如再问病人有无兄弟姐妹,则表明询问者未注意倾听。有时为了核实资料,同样的问题需多问几次,但应说明,例如:“你已告诉我,你大便有血,这是很重要的资料,请再给我详细讲一下你大便的情况。”有时用反问及解释等技巧,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提问。

7. 询问病史的每一部分结束时进行归纳小结,可达到以下目的。
(1)唤起医生自己的记忆和理顺思路,以免忘记要问的问题;
(2)让病人知道医生如何理解他的病史;
(3)提供机会核实病人所述病情。对现病史进行小结常常显得特别重要。小结家族史时,只需要简短的概括,特别是阴性或不复杂的阳性家族史。小结系统回顾时,最好只小结阳性发现。

8.避免医学术语。在选择问诊的用语和判断病人的叙述时应注意,不同文化背景的病人对各种医学词汇的理解有较大的差异。与病人交谈,必须用常人易懂的词语代替难懂的医学术语。不要因为病人有时用了一两个医学术语,就以为他有较高的医学知识水平。例如,有的病人曾因耳疾而听说并使用“中耳炎”这个词,但实际上病人很可能并不清楚“中耳炎”的含义,甚至连中耳在哪里可能都不知道。由于病人不愿承认他不懂这一提问,使用术语就可能引起误解。有时,询问者应对难懂的术语作适当的解释后再使用,如:“你是否有过血尿,换句话说有没有尿色变红的情况?”

9.为了收集到尽可能准确的病史,有时医生要引证核实病人提供的信息。如病人用了诊断术语,医生应通过询问当时的症状和检查等以核实资料是否可靠。例如,病人:“5年前我患了肺结核”。医生:“当时做过胸部X光检查吗?”。病人:“做过”。医生:“经过抗结核治疗吗?”。病人:“是,服药治疗”。医生:“知道药名吗?”又如病人说:“我对青霉素过敏”,则应追问“你怎么知道你过敏?”或问“是青霉素皮试阳性或你用青霉素时有什么反应?”。经常需要核实的资料还有呕血量、体重变化情况、大便和小便量,重要药物如糖皮质激素、抗结核药物和精神药物的使用,饮酒史、吸烟史以及过敏史等。

10.仪表、礼节和友善的举止,有助于发展与病人的和谐关系,使病人感到温暖亲切,获得病人的信任,甚至能使病人讲出原想隐瞒的敏感事情,适当的时候应微笑或赞许地点头示意。问诊时记录要尽量简单、快速,不要只埋头记录,不顾与病人必要的视线接触。交谈时采取前倾姿势以表示正注意倾听。另外,当病人谈及他的性生活等敏感问题时,询问者可用两臂交叉等姿势,显示出能接受和理解他问题的身体语言。其他友好的举止还包括语音、语调、面部表情和不偏不倚的言语,以及一些鼓励病人继续谈话的短语,如:“我明白”“接着讲”“说得更详细些”。

11.恰当地运用一些评价、赞扬与鼓励语言,可促使病人与医生的合作,使病人受到鼓舞而积极提供信息,如:“可以理解”“那你一定很不容易”。一些通俗的赞扬语,如:“你已经戒烟了?有毅力。”或“你能每月做一次乳房的自我检查,这很好”。但对有精神障碍的病人,不可随便用赞扬或鼓励的语言。

12.询问病人的经济情况,关心患者有无来自家庭和工作单位经济和精神上的支持。医生针对不同情况作恰当的解释,可使病人增加对医生的信任。有时应鼓励病人设法寻找经济和精神上的支持和帮助以及介绍一些能帮助病人的个人或团体。

13.医生应明白病人的期望,了解病人就诊的确切目的和要求。有时病人被询问病情时一直处于被动的局面,实际上他可能还有其他目的,如咨询某些医学问题、因长期用药需要与医生建立长期关系等。在某些情况下,咨询和教育病人是治疗成功的关键,甚至本身就是治疗的目标。医生应判断病人最感兴趣的、想要知道的及每一次可理解的信息量,从而为他提供适当的信息或指导。

14.许多情况下,病人答非所问或依从性差是因为病人没有理解医生的意思。可用巧妙而仔细的各种方法检查病人的理解程度。询问者可要求病人重复所讲的内容,或提出一种假设的情况,看病人能否作出适当的反应。如病人没有完全理解或理解有误,应予及时纠正。

15.如病人问到一些问题,医生不清楚或不懂时,不能随便应付、不懂装懂,甚至乱解释,也不要简单回答三个字“不知道”。如知道部分答案或相关信息,医生可以说明,并提供自己知道的情况供病人参考。对不懂的问题,可以回答自己以后去查书,请教他人后再回答,或请病人向某人咨询,或建议去何处能解决这一问题。

16.问诊结束时,应谢谢病人的合作,告知病人或体语暗示医患合作的重要性,说明下一步对病人的要求,接下来做什么,下次就诊时间或随访计划等。

必须指出,只有理论学习结合实际反复训练才能较好地掌握问诊的方法与技巧。如像人类交往与交流的其他形式一样,不可能有机械的、一成不变的问诊模式和方法,应机敏地关注具体情况灵活把握。初学者有时思维紊乱、语涩词穷,难以提出恰当的问题,问诊进展不够顺利,应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必要时可以反问自己:是否患者此时特别难受?是否患者不能表达?有无语言障碍?是否患者被疾病吓倒?医生自己是否太紧张?是否自己的言行影响了医患关系?是否患者对自己的信任度不够?努力去发现影响问诊的原因,予以解决,才能不断提高问诊水平。


转自:回族文化网
发表于 2020-4-8 13:37:53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圣传真道网

GMT+8, 2024-3-29 18:2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