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楼主: 清真绿茶

信仰与哲学和科学的对话《信仰的历程》

 火...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7 23:4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海拉——我听说伊本•西那比法拉比更伟大,他是否也陷入了类似的境地?
        长老——伊本•西那是一位伟大的穆民哲学家,但谈论认识和存在的问题时,在精辟和公正方面很像他的老师法拉比,同样,在谈论流溢的过程、理性及天体的问题时,其理论之荒唐也像他的老师。请听他对认识的论述:动物的认识要么是外在的,要么是内在的。外在的认识凭借五官获取。感观之上,在脑海中有许多从物像中摄取信息的神精网络,从网络中产生各种力量:如印象力,即被感触的物从感观中消失以后,让其形象仍然保留的力量。这种力量称印象力,它可以从物体中觉出感观无法感知的东西,就象是一只羊所具有的本能,当它看到狼的形象时,顿时产生敌意,而单独的视觉却觉不出任何敌意的。另外,还有一种力量叫做记忆力,它储存印象获得的信息,好象印象是感性认识的库房一样。还有一种思维力量,它掌握着印象和记忆库中的所有库存,对它进行综合分析并进行取舍。
        他的话多么优美而高超。他说:五官感觉不出含义,它只能感觉出物体的形象和物质的关系,如多少、怎样、哪里、状态。只有人的灵魂才能由概念和实质中概括出含义,且能分解其外来的附着成分,归纳其共性。这种力量称作“思辨理性”。具体事物,从它是可想象的角度来讲,并不一定就能感知……感观的作用在于物质世界,理性的作用在于精神世界,而物质和精神世界以外的世界却同感观和理智隔绝的。认识独一主宰的本体是人的能力所不及的,惟能知晓他的部分属性。我们的理性不能成为来判断真主的行为、解他的造化之秘、探索他的安排和前定的依据。
        海拉——主啊!这是多么绝妙的理论!
        长老——更妙的是他求证真主存在的证据。他和法拉比同走一条道路。对证实真主的存在他们采用了同样的论据。他说:对造物主存在的证据,我们不必从被造物中寻找,仅在事物的或然性,即在理性上存在的可能性中我们可以推断出第一“存在”存在的必然性……世界是或然的,它的存在需要一个从无到有的转化动力,因它的存在不是靠自身的原因。因此,在证实第一存在的时候,我们无需考虑它以外的因,无需为论证它的存在而借助被造物中的任何一物,虽然每一事物都是第一存在的证据。当然,不借助它物的论证方法更实在、更高明……两种论证方法在真主的启示中都有所示:“我要在天际和他们的自身中向他们显示我的迹象,直到他们明白它是真理。”“难道你的养主是见证万物的还不够吗?”
        这就是他对理性、认识和存在所持的奇特观点和精辟理论。你要记住,海拉!我要你看到后来的哲学家在真主存在的问题上如何几乎逐字逐句地援引了他的证据的。
        海拉——有人说伊本•西那在世界固有的观点上同亚利士多德一致。
        长老——他的话在表面上看来与亚利士多德的观点一致,但在深层意义上已超出了他的学说。他巧妙地解释了“固有”的含义,显示了他的见解之深邃、思维之正确和信仰之殷实,他说:“固有”有几方面的含义:第一,相对的固有,即在过去比其他的东西经历了更长的时间,针对后者来说,前者是固有的;第二,绝对的固有,它也有两说:即相对时间而言和相对本体而言的固有。相对时间而言的固有是没有时间上的开端,而相对本体的固有是没有任何性质的开端,这就是独一的真主的固有。
        一般说的固有是指时间概念上的固有,安萨里对此作了分析。因此,你可以看到,伊本•西那决不认为世界的本体是固有的,或者说不是被造的。而是笼统的说世界固有,因为 ,真主在时间存在以前就造化了世界的本体,它没有时间的开端。这种时间性的绝对固有,同描述永恒、固有的真主的那种固有不能同日而语。真主才是真正的固有者,在没有世界和时间以前,他早就固有了。他创造了世界,时间随之而生。如果世界被称作固有的话,也是相对时间而言的,并非本身就固有。
        海拉——长老啊!考虑这些不着边际的时间问题,我的脑子都有些乱了。
        长老——别愁,伊玛目安萨里、伊本•突斐里、康德等伟大的哲学家将会指出困惑人脑的关键所在。
        海拉——长老啊!你一再提到安萨里,为什么不把他讲给我听听呢?
        长老——按我的排列次序,先谈伊本•曼斯科维、伊本•赫利敦和伊本•突辈里,之后再讲他。
        海拉——我没有听说伊本•曼斯科维有这么大的名气。
        长老——        伊本•曼斯科维在伦理哲学、认识论和存在论方面的理论不比大哲学家逊色。我向你略略谈点他在认识论和存在论方面的观点。至于他的伦理哲学,则比他在其他方面的成就更加出色,我就不谈了,它不是我们在这里探讨的问题。但我吩咐你去读一读,它在价值哲学方面是一套很出色的理论。         
        伊本•曼斯科维谈论了性灵,证实了它即不是实体又不是属性。之后,他对认识论发表了议论:
        肉体没有获取知识的能力,唯通过感官,而性灵则除了通过感观归纳知识的原理此外,它自身还具备别的原则和独立于感观的能力,那才是类比法赖依建立的高级原则。例如:性灵肯定矛盾的两个极端之间没任何中介。它作出了这一判断,并不是依靠其他物体,因它本身就是第一原理,要是它还依靠它物时,便不成其为第一原则了。
        感观只能感知可感事物,而性灵却能发觉存在于可感事物内部的共性和偶性,这些因素便是抽象的概念。对它们的感知,某一部分肉体是无能为力的,它无法发挥作用,如果性灵对感觉作出了对与错的判断,那么,这种判断不是来自感观的,因感观不会自我否认的。我们发现,我们本身就拥有智慧的灵性,它能发现感观的许多错误。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7 23:4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性灵知道自己有认识抽象事物的能力,并且知道这一认识不是来自于它自身外的什么事物,否则,这一知识又要求助于另一知识,这样会无尽止的循环。
        因此,灵性对自己的知识的认知是本能的、天赋的,它为了了解自身,不再需要借助除自身以外的它物。
        伊本•曼斯科维就这样细致、巧妙地分析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原理,不仅与后来的大哲学家笛卡尔、洛克和康德的观点一致,而且先于他们,并高他们一筹。这也许是他们具有相同的思维和思想的缘故。但我偏向于认为,穆斯林哲学家的学说为后来者的观点提供了不少营养,尽管他们不承认前者的贡献。
        关于存在论,伊本•曼斯科维相信世界是被造的,是真主由无到有的创造的,他说:造物主既明显又隐秘,他是明显的,因为他是真理,真理是光明的,而他又是隐秘的,因我们的理性,受到了物质因素的蒙闭而无法认识真主。真主是永恒的、独一的。他从零创造了万物,如果从原有的某物制造万物的话,就不称其为创造了。
        伊本•曼斯科维在描述万物的链式关系、万物的产生和发展时,提出了破天荒的见解,明确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后来者除了分析他的观点外没增加新的内容。他说:万物分若干等级,形成一条相互衍接的索链,由低级进化,逐渐变得复杂,演化成高一级的物类。植物原属矿物的范畴,由于不断进化而变成高一级的物质,若再进化一步的话,会变成动物的形式。同样,动物也是由低级向高级进化,直到达到人的地步。伊本•曼斯科维由此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人类不断地在进化,其灵性、思维和智商不断在增加,直至到最高的品位:即获得两个品位之一:长期观察万物、研究它的实质而悟出其神圣的奥秘;或者由真主把那些奥秘直接启示给他。第一种人是哲学家,第二种人是受真主启示的圣人。如果通过思辨从低级上升到这一品位的人与直接从上面接受启示的人会面时,二者的观点莫不相同,彼此相互证实。因二者对事物的本质有同一的认识。
        海拉——长老啊!伊本•曼斯科维对进化论没加任何附带条件,同时,未加分析地把圣人同哲学家等同起来。难道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长老——进化的问题我们留给爱勒•基斯尔去回答,他对你们新一代人今天所考虑的进化论有很高明的见解。
        至于曼斯科维的那些话,意思是说圣人跟哲学家对真理有共识,他哪里就把圣人同哲学家在品级、价值、神迹、免罪性和知识方面等同起来呢?他的意思是,在这点上他们是一致的:即相信真主的存在。至于其他问题,如圣品、教规等,具有正确思维的哲学家是会相信它的。离开了天启和圣喻,哲学家靠自己的才智是无法清楚这些问题的。
        毫无含糊,对独一的、永恒的、全能的造物主的信仰,人仅凭自己的理性,通过正确的参悟就能获得。这是纯理性的信仰,是教法对穆民的基本要求。但这不能理解为不要差圣了,因为,通过参悟的方式达到信仰真主、信仰主的完美属性的人毕竟极少,因此,必须通过差圣的方式,将这一真理传播给世人。
        这就是我对伊本•曼斯科维的话的理解。我很感激他,并以他为骄傲,因为他支持我穷半生之力所参悟和学得的一条定律:对真主的存在和独一,哲学得出的结论绝不跟宗教相违背;天启揭示的真理会得到纯理性的支持。
        你会看到伊本•突斐里在信仰与理性的故事中也支持这一观点。
        海拉——伊本•突斐里说什么?信仰与理性的故事又是怎么会事?
        长老——伊本•突斐里把纯理性与天启之间一致的思想巧妙地揉进了一个著名的故事《醒觉之子》中。明天晚上我再给你简要地讲述这个故事。今晚剩余的时间不多,讲不完,我也不愿匆匆忙忙地把它讲完。
        海拉——你老人家为什么说伊本•赫利敦是一位史学家而不是哲学家呢?
        长老——伊本•赫利敦是一位伟大的学者,他博览群书、思想中和,毕生研究社会学和历史学,并撰写了一本伟大的历史学书《前言》。他当之无愧地被西方学者誉为文明学的奠基人。他在历史和社会学方面的独到而高明的见解,你能在我二十年前写的一篇简文中读到其精华部分。至于在哲学方面的论述,没有得到人们的特殊重视。当然,他的《前言》中涉及了有关知识和存在的高论。我们最好了解一下,以便你清楚大学者和大哲学家们是如何在不可置疑的真理上达成共识的。
        他在认识论上谈得非常高明而全面,认为最基本的认识是感性认识,人和动物都具有这种能力,但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能获得总体的认识,即超感性的认识。他谈论了潜藏在我们理性中天赋的根本原则,说道:思想意识的产生虽然能归因于先前的意识,但不是所有的意识都能找到它的根源,对心理活动的根源和程序,人无法知哓,它是真主给一个人投射到思想中的东西,人无法知晓它的起源和作用,学者们往往只了解外在因素。
        伊本•赫利敦承认,理性无法靠自身的力量认识万物的本质,他说:你不要相信你的思维,它自称能洞察万物及它的原因,能解析“存在”之秘,你应该意识到它这种想法的愚蠢。你要知道,在每个研究者看来,万物没超出他的知识范围,但实事并非如此,真理远远超越人的认识范围。
        他说了这些话,又怕人们把它理解成怀疑论或诡辩或贬低理性的价值而把理性贬低得一文不值,又赶紧说道:这不是低估理性和它的认识能力,理性是个天平,它的论断无疑是公正的,没有虚张,但是,你决不能以此标准来衡量诸如认主独一、来世、差圣和神性等超乎理性的问题。这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奢想,正如有人看到称量黄金用的小秤,就想用此来秤量一座大山一样,这不是说小称本身不准,而是说理性应该有限制,不要超负荷地推理,以至涉足于真主的本身和属性中去。因为,人只不过是“存在”中的一个分子而已。
        就这样,伊本•赫利敦在这一问题上同安萨里等前前后后的贤哲们保持了一致。你会看到他们对理性能力的认识没有超出伊本•赫利敦的说法。
        至于存在论,他依靠了一个著名的证据,即新生的证据,他说:世界上无论是原子或运动的产生,必须有一个先前的原因,而先前的原因又是新生的,它本身还需要一个原因,这样不断地追溯,直到止于一个创造诸原因的总因。这总因就是造物主。赞美他,万物非主,唯有他!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7 23:41:1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章   两种天启之间
  
  
        海拉•本•艾祖尔夫说:第二天晚上,清真寺的老服务员把一本小册子交给我说:“你把这本书交给长老,为找它,我整整花了两天的时间。”我接过书,去了长老那里,当他看到我手中的书时,脸上露出喜色。
        长老——他们还是终于找到了,这不是他们的错,是我的错误,海拉啊!我大概在十年前写出了这本哲学简读,后来经我的许可,他们把它出版了,我手中只有一本,却不知放在哪里了。
        海拉——这本书有那么大的必要吗?让你苦苦的寻找?
        长老——必要倒是不太大,我是想简要地给你讲《觉醒之子》的故事。这本小册子中有那个故事的缩写。这样,我就不用花更多的精力去重新翻阅和缩写了。
        海拉——长老啊!据我所知,这个故事是伊本•突斐里撰写的一个幻想故事,难道追求真理的哲学,能在幻想编织的故事中孕育吗?
        长老——海拉啊!故事中的幻想的部分只是主人翁的名字和情节,假如你把他换成‘理性’,把他成长的孤岛想象成我们生活的大地,那么,这个故事不就变成了一个真实的历史了吗?其中没有任何幻想的成份。否则,“理性”和“主人翁”在故事中就失去了作用。   
        海拉——长老啊!这怎么讲?
        长老——伊本•突斐里对认识论、存在论的观点及对信仰真主和崇高美德的立场在故事中得到了明确的表现。故事中要不是存在与伊本•西那等人的流溢说相一致的臆说,它一定不仅是由哲学揭示真主的故事,而且也是理性的故事,即说明理性是怎样在认识的道路上循续渐进、沿着哲学的步骤步步上升、最终认识了真主,认识了真、善和美的。
        在讲故事的大概以前,我想把伊本•突斐里在故事中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摆在你的面前,以便你从字里行间体味他的目的和思想。
        伊本•突斐里想通过故事证明下列事实:
        (1)在认识的阶梯上,理性徐徐升高的历程是:由个体的感性认识上升到整体的思想体系。
        (2)人类的理性,毋须经过学习和引导,光凭真主在万物中的迹象,就能认识真主的存在,并且能建立一套确凿的证据。
        (3)在想象绝对永恒、绝对的无、无限、时间、固有、新生等问题时,理性往往陷入困惑,而且无力作出有效的论证。
        (4)无论理性倾向于世界的固有或新生,两种信念的必然结果都是一样的,即肯定真主存在。
        (5)人类靠自己的理性就能认识行为准则和社会道德原则,并知道以此装饰自己,懂得让肉体的欲望服从理性,而且还不剥夺肉体的权力,也不给它更多的自由。
        (6)伊斯兰教法倡导的和健全的理性自行认得的真善美是完全一致的,互不冲突。
        (7)完美的智慧在于教法所遵循的方式当中,即按人的智力水平要求人类,无须向他们揭示智慧的实质和奥秘。所谓善,便是对人类的利益,它在于遵守教法,放弃深究。
        海拉——我多么渴望阅读这篇奇妙的故事。
        长老——请听故事的大概:
        伊本•突斐里假设一个婴儿名叫“哈叶•本•叶格钻”(觉醒之子),被人遗弃在一个孤岛上,得到了一只母羚羊的养育。羚羊给他喂奶,照料他,直到他长大成人。他学会了动物的声音,当他看到它们有蔽身之衣,有防身之器,而自己却赤身裸体,两手空空时。他就用树叶及皮毛遮体作衣,拿木棍当武器。
        羚羊死了。它那无声无息把他吓呆了。他想找到其中的原因,但看不到表面有什么变化。他料想原因一定在内部器官中。于是,他用锋利的石块和竹片豁开羚羊的胸膛,见胸中有一颗心,表面完好无损。他又豁开了心,见左心室是空的,这才想,可能这心中居住的东西走了,才使羚羊丧失了生命。他不停的在考虑这个问题,最后认定,羚羊的实质是离去的那个东西, 而躯体只不过是其工具罢了。见羚羊的躯体腐烂后,他更加肯定了这一认识。他看到一只乌鸦在用土掩埋另一只死去的同类,就照样把羚羊埋了。
        后来,他发现了火,取了火种,反复的观察,又试着把海水抛到海边的动物投进火中。这样就学会了食肉和熏肉的方法。他对火的巨大力量感到奇怪,心想,可能从羚羊心中走出的跟火是同质料的。他不断解剖各种动物,研究这个问题,从而明白了许多器官的功能。他懂得应该给自己盖一间避身的房子,造一件防身的武器,用于狩猎。
        当他长到十一岁的时候,开始思考世界的问题。他观察世上的动物、植物和矿物,发现它们有许多功能和用途,物质间有共性,又有各不相同的特性。在他脑海中形成了物质多样化的概念。他不停地在观察动物和植物,寻找它们的共同点和差异。从而形成了“类型”和“种类”的概念。他见动物和植物是在某一方面一致的两种生物,比如它俩都需要营养。因此,他认为动植物同属一类。他又观察矿物,发现三者虽然各具不同的属性,却在质的概念上是一致的。他从而认为一切存在,同属一类 ,只不过花样繁多罢了。他懂得了动物的灵魂是超越肉体的一种东西,认为它能创造出许多奇迹,能体会各种感受。在他看来,灵魂的问题是一个重大问题,灵魂比腐朽的肉体更重要、更高尚。他又开始思考万物的本源。他想最根本的东西是水、火、土、气,他一直观察这几样东西,希望找到其中的共性。他只找到了它们的“延续性”,但在延续性后面另有一个概念,即事物不断转化和改变的“形式”。这样,在他的思想上形成了“物质和形式”的概念,从而涉足于理性世界。
        他又观察简单物体,仍见其形式不断变化,如水,先是水,后变成蒸汽,又复变成水。他懂得了形式的变化不是物质根本的变化;凡是新生之物必然有其创造者;物体的运动实际上不源于物体,而属于另一个动力,它来驱使物体运动。他想了解这个动力,并在可感知的事物中寻找它,于是,发现没有一样不变化、不需要动力的。他这才排除了从可感事物中找到动力的可能性。他又观察物体,不断在考虑和捉摸物体是否是无限循环的问题,他的理智困惑了。
        后来,他凭自己强烈的悟性,得知物体的无限循环是错误的,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可思议的。之后,他又考虑整个世界,它是从无到有地新生的呢?还是从来就是固有的呢?是先无后有的吗? 他作难了,无法倾向任何一种说法。如果相信它的固有,则有许多疑难随之而来,即永恒的存在是不可能的,因万物不断的在变化,世界必定是新的;假若相信它的新生,又有许多疑难困扰,因为在他看来从无到有的新生莫非是时间的超前,而时间又存在于整个世界当中,与世不离,这样又无法说明世界后于时间。他自己又想:造物者为什么就在那个时间创造了世界,而不是更早一点造呢?是否有意外的原因出现或由造物者自身发生了什么变化而促成了世界的出现?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7 23:41:2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各种证据自相矛盾,使他迷惑不解,他又想,为何只坚持一种说法呢?也许两种说法都产生同样的结果,即相信世界的新生和先无后有的存在,其结果必然是:世界不可能自行产生,必然有一个生产的动力,这个动力不是同一种物体,否则,它们又要需要生成者,要是第二个生成者又是同一种物体,这一物体也需要其生成者,由第三到第四,这样会无尽止的循环下去,这是错误的。如果相信世界是原有的,其结果必然是这样:它的运动是永恒的,而每个运动必然有一个动力,这一动力要么是物体本身中潜藏的力量,或者不是,潜藏的力量随物体的分化而分化,随它的微弱而微弱。毫无含糊,物体是有限的,因而,其潜藏的力量也是有限的。那么,那种无限的动力必然同物质和物体的属性无关。
        哈亚•本•叶格钻用这方式达到了第一种说法得出的结果。对世界的新生或固有的怀疑丝毫没有防碍他的信仰。
        他又想,从理性上讲,这一伟大的动力必然具备一切完美的属性,如全知、全能、意志、自由、仁慈、智慧。
        当他对这一伟大的动力获得了认识后,试图了解他自己是凭什么认识了他从感观中没有找到的认识,因感观只认识物体,而这一动力是超物体的。因此,他明白借以认识这一动力的东西与物体无关,同时,与物体无关的这一东西不遭毁灭,它将受伟大动力的保护和监视而永远存在,并按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而享受福贵或遭受折磨。
        哈亚•本•叶格钻的这一思想,迫使他对人生作系统的思考,并进入到对造物主的参悟。
        当他观察自身的时候,发现自身与其他动物有相一致的东西,即感观实实在在可触及的浊体。他懂得了,躯体不是毫无意义的被造出来的,它必然有其用途,它一定具有类似动物的功能。另一方面,他见自身如同天上的星星,因星星有形体,能认识“必然存在”的存在的因子。其次,他依靠自身中能认识“必然存在”的那一部分最高尚的东西找到了自身中存在与“必然存在”雷同的一面,因而,执意要仿效三样东西;仿效动物,干些有利自身和自身存在的事,只从植物中摄取营养,如果没植物的话便从动物中补充营养以保留植物的种籽。但他选择动物中最普遍的种类,以便不使物种绝源。他仿效天体,因天体是清彻、明亮、纯净的,并且在转动,能给普天下带来光明和温暖,而且映证“必然存在”的实在,它以他的智慧行事,以他的意志运动。哈亚决心尽自己的一切能力为动植物解除一切可能解除的困难。当他看到有些植物被什么东西档住了阳光或挂在另一种植物身上,或几乎要渴死时,尽快给它们解除痛苦;当他看到有些动物被猛兽咬伤,或掉进陷坑,或被树枝拌住或饥饿不堪时,主动承担了救死扶伤的义务,给它们喂食,送水;当他看到动植物生命之源的水在渠道中被障碍物堵住时,就自动把它移开。他决心仿效天体,讲究身体和服饰的卫生,并进行各种活动。他绕小岛沿岸环游,或绕屋子多次旋转,时慢时快。他长期思考“必然存在”,试图跟物质世界隔绝,用关闭感观以意念运动的方法沉浸在冥想当中,直到失去感觉、排除物质障碍,获得体验“必然存在”的机会。
        至于仿效真主的问题,在哈亚看来并非易事。在“肯定的属性” [1]中他只能仿效“知识”这一属性,即知真主的存在,而不以物配他。至于在否定物质性的“否定属性”的问题上,哈亚千方百计超脱自己的形体,专心思主。多日过去了,他一直沉浸在这种寂静当中,不断追求浑化的境界,真诚希望窥见真理。最终,他如愿以赏了,他的自我溶进了大我当中,眼前唯见独一的、真实的、永恒的存在,他以此体尝了眼所未见、耳所未闻、心所未想的快乐。
        哈亚说他无法描述这一境界。企图描述这一境界的人,无异于想用舌品尝色彩,如想知道黑色究竟是甜味或酸味的人。
        海拉啊!伊本•突裴里借哈亚•本•叶格钻之口,对他所见到的天体进行了奇怪而幻想式的描述,所用的语言连他自己承认都不可理解。他说表达手法是有限的,词语是不符实际的空洞概念。
        接着,伊本•突斐里把故事情节转移到描述靠近哈亚生活的的另一个岛屿上,那里居住着一群信奉宗教的信徒门。(即信奉先知穆罕默德的宗教),他们中有两个虔诚的青年,一个叫伊布桑,另一各叫赛里茫。两人同时钻研宗教学问,想了解超教法的有些问题,如真主的属性、天使的实质及**的情境。伊布桑乐于深究教义的内含,以诠释见长,而赛里茫则注重外在的意义,不对经文作任何解释。因此,伊布桑遵守教义中有关循隐的教训而离群索居;赛里茫遵守教义中有关与社会溶合的教训而与众人相处。由于两人意见分歧而分道扬镳。伊布桑来到哈亚生活的小岛过隐居生活,专心拜主,就在那里他发现了哈亚•本•叶格钻。当哈亚听到伊布桑在诵读经文,见他礼拜、赞主、祈祷时,肯定伊布桑是有学识的人,尽管他听不懂伊布桑的话。伊布桑给哈亚教会了万物的名称,直到他能说人言了。这时,哈亚才把自己的身世告诉给了自己的新朋友,告诉他自己是如何一步步提高认识,最后认识了真主的。当伊布桑听他对真主的认识时,发现哈亚凭理智认识到的东西全是教法中规定的信条,理性与经典完全吻合了。他感到注解经典的各种方法殊途同归;当伊布桑把宗教信条告诉给他的朋友时,哈亚发现它与自己所见所想的没有任何冲突。哈亚想,宣扬这种教义,传达这种教法的人一定是忠实的人,而且是说话诚实,他一定是来自养主的使者,因此,他皈依了那位使者(穆罕默德),声明信了他的圣品。接着,哈亚学习了使者传达的天命和训戒,而且还遵守它们。但有两件事他仍没明其妙:
        第一:对天界(形而上)的许多问题,使者为何要用比喻的方法述说,而不直接说明呢?致使人们陷入了把真主人格化的境地,把实际上许多不相称的东西信作真主的本然?
        第二:使者为何只道出了天命,并允许人们占有资产、扩大生计,从而给人们提供了弄虚作假、违背真理的机会呢?
        哈亚想,还是应该接触人类,给他们谈谈自己凭直观所见的真理。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7 23:42:02 | 显示全部楼层
他向伊布桑吐露了自己的想法。后来,真主差使一只过往的船只,把他俩带回了伊布桑的家乡。伊布桑向同伴们介绍了哈亚的身世和品位,得到了大家的尊敬和爱戴。哈亚开始给他们讲解各种奥秘。但是,当他稍稍超出经典的表层含义时,便有人前来置问。哈亚对他们的深沉失望了,心想这些人都是民众中的精英分子,他们尚且如此,不知忙于世务、陷入无知当中的广大群众会浅肤到何种程度呢?他这才意识到,借直观的玄见向民众讲教义是不明智的,不能向他们苛求超能力的事,智慧、真理都包容在列圣的教导中,也在于教法的规定当中。哈亚懂得了,每一行都要有专门的人来从事,这样才顺手。于是,他告别了赛里茫和他的那些坚持经文表面意义的同伴们,并为自己曾说过的话向他们表示歉意,告诉他们,自己已经看到了与他们一致的观点,获得了他们的正道,还嘱咐他们要坚持他们已往的观点:停留在教法的范围内,皈信隐含的经文,不涉足无益之事,远离异端和私欲,跟从先哲的道路,这才是成功的唯一道路。还告戒他们,一旦爬上深究的山岗,教门的事会紊乱,人们会摇摆不定,会脱化变质,造成不良后果。而如果他们坚持现行的宗教观点,他们就会成功。
        最后,他告别了他们,同好友伊布桑一起回到了自己的岛上,在那里定居,专心拜主,直到双双亡故。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8 11:57:5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章          信士的争论
         
  
        海拉•本•艾祖尔夫说:听了哈亚•本•叶格钻的故事,我昨天一整天像木偶一样在沉思中呆呆的渡过了一天,直到夜幕降临后才开始阅读,并考虑伊本•突裴里所揭示的固有和新生问题的实质,特别是他的话:“理性对思考这两个问题的为难和困惑,决不影响人对真主的信仰,若信仰世界的新生,自然而然就能信仰创造世界的主宰,若难以想象世界的新生而认为它是原有的,这也会终止于信仰赋予物质以永恒运动的真主的存在。
        霄礼后,我进了长老的屋子,他见我们脸上有兴奋的迹象,便笑道:
        长老——海拉啊!黎明的署光升起来了!
        海拉——长老啊!什么黎明        ?
        长老——你的信仰的黎明。即宗教和哲学在理智健全的人面前毫不冲突。否则,我们怎么会看到你兴奋不已呢?
        海拉——长老啊!这是事实。
        长老——我今天要谈谈你渴望已久的安萨里大师。
        海拉——我多么希望你谈论他。
        长老——我也如此,我很想给你专题讨论安萨里。
        海拉——长老啊!你这样重视的他原因何在?
        长老——安萨里在年轻时代陷入过怀疑、困惑,他对哲学的迷恋和对真理的追求,是你们这一代年轻人的缩影。当你了解了他的情况,并发现你所陷入的怀疑曾经也困扰过那颗最稳健的头脑和最真挚的心灵时,你的心或许能平静下来。这就是我想要讲他的原因。
        海拉——我知道安萨里闻名遐迩,驰名世界,被誉为伊斯兰的权威,但我后来发现有许多宗教学者并不喜欢他的道路。
        长老——不喜欢他的人是“赛来芬耶”学者,他们反对从哲学的角度求证真主的存在和深入研究真主的属性,不喜欢与哲学家深交,即使为了反驳哲学家也好。更何况他们看到一名宗教学者钻研哲学,并已达到了像哲学家一样阐述哲学观点、应用哲学的证据而且还陷入了他们的误解和困惑中呢?
        海拉——长老啊!如果说钻研哲学是为了驳斥哲家的谬误,那么,你看那些“赛来福”学者反对与哲学家交往是否有点道理呢?
        长老——在哲学没有普及以前他们是对的,在伊斯兰初期,穆斯林对真主的存在及他的各种属性尚未作任何哲学的辨论,后来,希腊哲学被翻译过来了,许多穆斯林学者从而也介入了对哲学的研究,并作了大量的著述,哲学家的谬误逐渐传播开来,并开始影响一般民众,而且有许多宗教学者已进行了反驳。这时,钻研哲学不仅是一件不可避免的事,而且对宗教学者来说,是一件义不容辞的责任,以便用充足的证据宣扬对真主的信仰。                 海拉——可是,你老人家不是说过吗,安萨里曾编写过一本专著,阐述了哲学家的各种观点,却未对它作任何驳斥,这不像跟哲学家同流合污吗?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8 11:58:23 | 显示全部楼层
长老——安萨里说过一句很实在的话:“在没有了解一个学派,没有掌握它的实质以前进行批判,是一种盲目的行为”。因此,他认为在批判经院哲学家以前,应该全面了解他们的主张。他为此编写了一本叫《哲学家的宗旨》一书,他象哲学家中的一员,详细阐述了哲学家的主张,透露了他们的疑点和困惑。他象一位沉稳地屹立在真理碧石之上的强者,而不像恍惚不定、提心吊胆地以掩盖对方的部分论据或含含糊糊地接受对方观点的弱者。他之所以如此,是为了证明自己完全掌握了哲学家的主张,深刻认识了他们的困惑。他还编写了一部不朽的名著《哲学家的破产》,专门反驳那些承认真主的存在,却坚持世界的永恒的经院哲学家门倡导的违背理性和宗教的主张。对否认造物主存在的唯物论者,他没予以驳斥,只说:“坚持唯物论的人,只是少数颠倒了理性和颠倒了世界观的人,他们称不上是有灼见的人,无足轻重,不值一提。”
        海拉——长老啊!怎么会这样,我认为唯物论是对宗教信仰的最大威胁?         
        长老——在我们所处的时代,唯物论确是很危险的,而在安萨里时代,皈信真主的存在是无可置疑的真理,怀疑的出现只是在翻译了经院哲学家的著作以后的事,特别是在亚利士多德和新柏拉图主义关于万物的形成、万物形成的时间以及世界永恒等问题的学说漫延以后便引起了人们的怀疑。安萨里作为护教的卫士,竭力想拔正那些诳言妄语,驳斥那些谎谬论。         
        海拉——你老人家在谈亚利士多德时提到了安萨里,说他驳斥了亚利士多德的世界永恒说,我想听听这方面的议论,并请你介绍一下他的作品《哲学家的破产》。
        长老——我只想讲讲《哲学家的破产》一书中安萨里对世界的新生和被造问题作出的论证,以及就此问题对哲学家进行的批判。至于对其他问题的驳斥我不想多讲,因为它们几乎都包括在这一部分当中,一旦解决了真主的存在问题和他为世界的造化者之信仰这一问题,其他问题便迎刃而解了。我首先向你谈论的是安萨里的认识论,看看他是怎样对感观和理性产生怀疑的,他又是怎样用先天的、自明的理性原理消除这一怀疑的。晚于他六个世纪的笛卡尔用同样的方法解决了这一怀疑的问题。安萨里在论述他的怀疑时说:“歇望了解真理是我的习性和惯常。”他试图研究后天的信仰体系形成以前,人性的本质是什么,什么叫确凿的、内心不容疑虑的肯定知识。他审视了自己的所有知识,对感性认识作了反思,发现无从信赖,眼睛会受蒙骗,把运动的影子看成静止的,把比地球大的天体看成点点小星。安萨里发现,用来否定感性、揭露其骗局的工具是理性,当他对感性认识的信赖崩溃瓦解时,剩下的只是一些理性的认识了。他又试图对此进行反思,他曾信赖的感性认识被理性推翻了,否则,他会继续把感性相信下去。现在他想,在理性之外,是否还有别的准则?没准一旦被挖掘出来,会把理性的原则完全推翻,就象感性的知识被理性推翻一样。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8 11:5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安萨里迟疑了,无法作出进一步的答复,怀疑因而急聚加深,他又怕自己象一个作梦的人,在梦中看到许多事物真真切切,待到醒过来时,方知是一场梦。他的怀疑持续了近两个月,其间如他自己所述,他虽未公开声明支持诡辨哲学,但其情形确实如此。他不断思索,直到确认治愈他的唯一办法还是证据,他随既找到了康德在六个世纪后才找到的东西,即先天的意识。它是必要的、自明的原理,建立一套正确的证据离不开的,它是理智达到肯定的程度所必要的原则。安萨里象他的先辈法拉比一样,认为这些原则是在人的脑海中根深缔固的意识,没有什么比它更明确的东西了。无须求证它的存在,因它是自明的,极其肯定的,对任何一个问题的立论都离不了它。在有理智的人看来,它是不容质疑的、自明的基础和原理。
        他对人们就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说法作了分析,发现由感性传来的信息是杂乱的,要由理智进行分辨和比较。然而,他发现正如伊本•西那观察到的那样,理性靠一种无色无象的东西判断,它不依靠感觉。那种东西是自明的,不是物质的产物。也就是说,安萨里象他以后的康德一样发现理性有一种特殊的本能,能凭自身的力量作出新的判断,完全不依靠感观,也不靠物质。就这样,安萨里又恢复了对理性认识的信赖,就象笛卡尔后来又重复了类似过程一样。         
        如果说安萨里不是发现“自明的理性不源于感性”这条原则的先躯的话,那他在批判亚利士多德对时间和空间的概念上超越了前人和后人。他陈述了理性对“无始的时间和无外的空间”难以琢磨的事实。海拉啊!你会看到数世纪以后,康德在时间、空间的问题上,以及理性对这两个问题的无能上采用了安萨里的全部说法。         
        海拉——这一领先,多么值得让人自豪!我更希望听听他在这方面的论述。                         
        长老——安萨里为驳斥主张世界永恒的人而采用的若干证据,其精华部分实质上都集中在论述“意志”这一被亚利士多德等人忽略了其确定意义的属性当中,也集中在对时间的本质的论述当中。                                                                                                                安萨里对亚利士多德和经院哲学家们说:诸位承认真主的存在,用一切优美的属性称道他,可诸位同时又主张世界的永恒,说世界与真主的并存;世界是真主的创作,与真主密不可分;在时间上不迟于他,正如因果相随一样;真主的先于世界,就如同前提先于结论一样,即在身份和品级上领先,并非时间的领先;说世界由真主创造是必然的事。迫使诸位作出如此谬见的原因是:诸位认为有始之物必然不会出自无始,因为无始之造物主起初并未创造世界,后来才造出了它,这其中必然有一个产生的动力,谁又是这一切的创造者呢?为什么世界在以前不产生?又因为不能说造物主的无能或者说新生世界的不可能,也不能说造物主无此打算,后产生了,或者说起初没有创生的工具,或者说他曾无造物的意志,后发生了意志,因为意志的新生本身是不可能的。诸位对真主创造世界以前的“闲搁期”大惑不解,说什么真主有能力创造世界,但克制住没有创造,后来终于创造了,这段闲搁期若是有限的,那么,真主的存在便是第一个有限的存在。但从理性上讲它不可能是有限的。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8 11:59:06 | 显示全部楼层
安萨里像一个自信具备了反击能力的强手,分析了哲学家的观点,毫不遗漏的摆出了他们的证据。而后,用最简练的方法,轻松的向他们发出了进攻,用他们自己的观点、证据和逻辑评击他们,用他们对真主的存在以前真主完美的属性的信念来反驳他们。他概括地说:
        “诸位否认有始出自无始之说,然而你们将不得不信服这一说法,因为世界是有始的,它有诸多的因,若诸位主张有始之物必然依靠无限的有始之物,那么,这是不可能的,也不是理智的信条。如果这样可能的话,你们就毋须相信造物主的存在,不用证实必然存在之主的实有了。而假若一切有始之物追溯到最初的一个起点,那么,这一起点便是固有的、无始的。由此,按你们的原则,不也证实了有始出自无始的可能吗?
        至于诸位的主张,说世界产生于真主是必然性的问题。这种必然的产生不能称其为“行为”。谁说“灯造了光芒,人造了自己的影子”,这完全是信口开河,或是借题发挥,因为作为行为者,不仅仅是指他是某行为的因,而是指他是因的制造者,行为要按他的意志和选择进行。因果的必然产生,是基于二者的相互依赖,而真主与万变的世界之间根本不存在什么依赖关系,岂能说世界必然产生于真主呢?
        诸位相信造物主的存在,用一切完美的属性赞美他。第一个完美的属性是全能和意志。意志的作用是选择矛盾的一方,否则,我们只能用“全能”称颂真主就够了。然而,当一对矛盾(创造和不创造)的事物摆在“全能者”面前时,就要有一个属性使事物向某一方侧重,这就是“意志”。
        很明显,从理性上讲,意志是真主完美的属性中必然存在的属性之一。无中生有的创造,靠的不完全是“全能”的属性,而且还有“意志”,使“有”的状态胜过“无”的状态。如此说来,世界产生于固有的“意志”,是这一“意志”让世界在它应出现的那一时刻出现,“无”的状态持续到它的极限,“有”便开始了它的生涯。“有”的状态没有被预定在以前,因而没有产生。诸位为何要反对这一说法呢?这一信仰有何错处?有什么不可能?
        海拉——这是明白不过的道理。经院哲学家主张世界是万变的,世界是有始的,产生于诸多的因,同时主张无限的循环是谬误的说法,并承认真主的存在,理性上承认真主必然具有一切完美的属性,其中最显著的一个便是“意志”,意思是真主是有意志的,造与不造由他自己选择,当他决意创造时,便限定一个时间。
        有了这种“永恒意志”之说,他们提出的疑虑便自然消除了。
        但是对创世前的闲搁期的疑虑,安萨里是如何解答的呢?长老啊!闲搁期有限的问题,真让我们有点不可思议,因为这会导致说真主的存在首先在时间上是有限的,如果你说在时间上无限的,那他怎样创造了世界?
        长老——这里,安萨里的思想出类拔萃,他提出了超越前人和后人的理论,他解释了时间的概念,即在创造世界以前时间是不存在的说法。
        海拉——世界产生以前,时间是不存在的吗?
        长老——是的,在世界产生以前时间是不存在的,也不可能想象它的存在。海拉啊!什么是时间?不就是因为事物的变化由我们想象出的一种概念吗?要是没有世界,没有新生事物的层出不穷,那会产生时间的概念?你当然情有可原,无法想象初始的、无前的、新生的时间,而安萨里却发现了它,后来康德提出了同样的理论。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8 11:59:18 | 显示全部楼层
海拉——安萨里怎么说?
        长老——他对那些被闲搁期的有限或无限困扰的人们说:时间是有始的,被创造的,世界产生以前根本不存在时间。诸位对时间存在的概念受到了思维的制约,因为思维无法理解时间的开端,唯有假设一个“之前”的概念,这种让思维认为正确的“之前”,实际上仍然是时间,这真如思维无法假设物体从顶端的有限,唯有假定“之上”有一个表面,它由此便想象世界之外另有空间,或殷实,或空虚。当有人说,世界的表面以上再没有什么“之上”,世界其大无比,这时人的思维便乱了章程……
        世界之上另有空间的假想是错误的,因为“空”是一个无限的距离,“空”本身就是难以理解。距离是跟随物体的,若物体是有限的,则随同它的距离是有限的,“空”随之消失。这说明世界无外,那里既不空又不实,但思维无法接受这一事实。
        思维在假定空间距离时容易出错,同样在假定时间的距离时也会出错。空间距离是跟随物体的,而时间距离则是随同运动的。空间的距离意味着物体的延续,而时间的距离则意味着运动的延续。物体有限论的建立杜绝了对世界另有空间的求证,同样,运动的有限论杜绝了运动之外另有时间的假设。
        安萨里用这种方法阐述了他对时间和空间的两个概念,他认为二者是世界存在与运动的产物,时间问题不应成为求证世界有始或无始的证据。海拉啊!在论述思维对时空概念的影响方面,你将会看到他超越了同时代的人,并以其独到的见解达到了六个世纪后康德的思想才达到的程度。二者不仅思想一致,甚至所用的语言都是相同的。是后者抄袭了前者呢?还是由于那是真理,所有健全的理性终究要在此汇合呢?
        安萨里接着把目光转向了接受新柏拉图主义的流溢说的人,无情地奚落了他们。针对他们“一只能产生一”的谬论安萨里说道:“诸位的主张,必然导致说世界上没有一件由个体组成的整体,万物都是独立的个体。那么,我们所见到的组合体是那里来的?是来自单一的因吗?这会推翻你们的“一只能产生一”的主张。或者是否出自一种复合的因?这里,对因的组合将提出类似的质问……
        他们主张,由第一起源流溢出了第一理性,由它对自身的思考而产生了第二、第三理性,及天体和生命,而艾萨里则对他们说:“诸位的主张实际上完全是武断,是重重黑暗,若有人描述自己的梦境,一定被人引经据典的说精神有毛病。按诸位的观点,果必优于因,因为从本因中流溢出了一,而由它却流溢出了三:理性、生命和天体;第一理性只思考了本身,而第二存在则既思考了本身又思考了因,还思考了其他的果……谁情愿把真主纳入这一程序当中,便把真主贬为还不及思考自身又思考他人的一切生灵,诸位虽然想深化对他的崇敬,却反而毁坏了这一崇敬的含义。把他情形变得与死人相差不远。
        真主就这样对待一切偏邪的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圣传真道网

GMT+8, 2024-3-29 10:2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